查看原文
其他

法苑·毕业“声” | 卢亮辰:别了,再去寻下一处开心!

法联 2022-03-19


编者按

匆匆又夏,毕业已悄然而至,曾经懵懂而兴奋踏进燕园的青年法律人们即将转身奔赴下一段奋斗旅程。回首燕园生活,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的成长记忆,法联开设“法苑·毕业‘声’”2020届优秀毕业生感言专题栏目,以展现法学院同学们精彩的北大回忆。燕园故事,纸短情长,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不负韶华!


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卢亮辰


我是个极懒的人,如果没人“强迫”着,估计不会专门在毕业之际留下什么文字。完成这篇约稿,权当是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视角记录一下他在园子里普通的日子,向大家证明最高学府也有庸人存在,试看诸君有否共鸣。


客观来说,高光或低谷的经历确实最难忘,也更能影响人。但并非生活常态,短短三年,又能有如此时刻几何?不少蜕变反倒是在最普通平淡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





在法学院的三年,多数时光是上课、读书。北大老师们也着实可爱迷人,学风严谨、一板一眼,出口成章、风趣横生,天马行空、玄妙莫测,皆为大师风采,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引发无限启迪。此外,切实感受到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来,我想用更丰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更多元的方式去体验人生,但奈何实力有限,所以更要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回想起来,不少课程都是学时痛苦、终生受益。比如法理学,每周要花大量时间硬读一些读不懂的书,写一些稀里糊涂的笔记,但强老师课上几句点拨总能让人茅塞顿开,期末回顾时更猛然发现,老师课上一直有两条主线,一是引导我们去溯源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二是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济世安民的政治家种子。后来,我把《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理想国》等喜欢的篇章又自觉阅读多遍,受益颇多。还有刑案、民案课程,最能体现法律的逻辑之美,刑法中的阶层、民法中的要件,其间逻辑论证之缜密不亚于精密仪器的元件构造,老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连环追问总让我们汗颜于思维之狭隘。总结三年法律学习,我没有仅仅围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转,而是多方涉猎,在不少别方向课程上也颇费了些心思。感谢老师们倾囊相授,帮我们开启多扇新大门。这种春风化雨的法学浸润是在园子外绝无可能获得的财富。



除了学术与课业,同窗和好友也是三年中的关键词。榜样就在身边,北大学生中品学兼优者众,聪慧且努力者更不胜数,他们让我见识到青春原来可以如此多元和精彩,也不断激励我去思考未来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说我们大寝吧,16个人走出了16条迥异的轨迹。有人投身实务,实习期已经成为团队中流砥柱;有人申请了国际留学,足迹遍全球;有人醉心文艺,琴棋书画均有涉猎……但论阅历丰富,莫过于宝哥。宝哥为圆梦北大,曾四次考研,且次次通过初试,为了复习方便,还当过一段时间传说中的北大保安。扪心自问,我没有这份毅力和狠劲儿,恐怕失败一次就要铩羽而归。他这三年规划极精细,印象中很少见他闲聊玩闹,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运动。在大家都在焦虑秋招时,此君竟然用了一个半月独自骑行到广东。这次宝哥没返校,我们帮他寄走了几百公斤的书,加上宿舍现存的,目测他这几年囤书超半吨,整理到汗流浃背的我们在心里骂娘之余,也不得不感慨这老小子非常人!北大不乏想挣高薪并有能力实现的精英们,但宝哥选择了毕业去宁夏援建,祝他一切顺利吧!(注:本段未经当事人审阅,如若宝哥不满,爱咋咋地吧)




相比大寝的兄弟们,我个人的特点就是学工狂热分子。研究生阶段依旧不务“正业”,混迹校院研会、若干社团,还做过学生助理、辅导员、食堂监督员。在此期间确实也办过一些成功的活动,对日常性工作也越发得心应手。但从边际收益的角度来看,顺利的事情反而收益不高。反倒是一次失误,每当想起,就像一记耳光嗡嗡作响。作为食堂监督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同学们的投诉,督促食堂整改或予以解释回应。一次有同学发帖称在馄饨里吃到昆虫一样的东西,经过和食堂经理沟通确认,我了解图中的“虫子”其实是一种经常会和虾米被一道打捞的海洋生物,在菜市场的虾米堆里比较常见。虽无毒害,但毕竟也错在食堂没有清理干净。不过我当时没有再深一步地查阅资料,直接使用了“小型海洋生物”的名称,有为食堂刻意开脱之嫌,也引发了更大的讨论,有同学根据图片认为是陆生甲壳动物鼠妇,也有不少嘲讽和谩骂。我也想辩解,不过想想挨骂不就是公务性工作的必修课嘛,大家“过正”,倒逼我们“矫枉”。况且我服务的是严谨的北大同学,怎么可能被几句轻描淡写就糊弄过去。痛定思痛,我多方求证、认真查阅,明确了该生物学名“鱼虱”,还请食堂为挑拣出来的鱼虱拍了特写。我再次发帖致歉并详细解释了鱼虱和鼠妇的区别,终于平息了争议。




如果说还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可能是在冬奥组委的时光吧。研二一整年,我都以首批驻会志愿者的身份在冬奥组委法务部实习。当时也有其他机会,但奥组委是最吸引我的。对我而言冬奥等体育领域是全新的世界,刺激!法律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往往有特定应用背景,对基础领域的了解更有助于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合算!特别庆幸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我在法务部负责合同档案管理、合同审核、意见出具等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体育、文化、外联、市场等各部门的合同及相关文件,我闲来无事就翻阅、琢磨那些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外合同,很快就对冬奥会的筹备有了整体性概念。我们的实习协议是半年一签,可能多数人找实习是以三个月为一个阶段,但我考虑到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内容没学到,又毅然签了第二期。由于没考虑律所的工作,“单薄”的实习经历并没有妨碍我的秋招,反而因为在奥组委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法务功底,让我在面试中应对自如。所以,我一直很笃定自己的实习选择理念: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仅仅因为别入都这样做,那最好别做,不然容易丧失更好的机会,没有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的实习,无异于浪费生命。要保持open态度,多尝试未知的领域,多体验几种可能。



总结一下,学识、诤友、失误、机遇,是我燕园时光中最重要的几份收获。种种经历也都在告诫我一个道理:要常怀敬畏和谦卑之心,少说多做,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巅峰时刻停留在北大时代的话。我很清楚,现在别人的羡慕、尊重都是学校给的光环,目前还无寸功于社会,更落后于同辈中的佼佼者,哪还好意思显摆。只想把一份北大的人文济世情怀深藏于心,做一个上进但不功利的人。最后,想重申,写下本稿只是想如实记录过去三年的真实点滴,并无意要传递什么道理,因为最值得听的道理就是“不要随便听别人的道理!”临别之际,祝尚未毕业的朋友好好享受剩余的北大时光,无论是好、是坏。而我,要去寻下一处开心了!




后记:定稿之后,按我之前的写作习惯,总要拟一个对称工整、半白半文的题目,尝试了几个,总觉得矫情。遂请中文系才子帮忙,兄弟仗义,须臾间砸我三个选择,气势皆宏大!我再低头看看自己的文字,粗鄙!那就作罢,既然三年过往凝不成一句话,那就让它化作缕缕追忆,我也不必故作伤感,挥挥手作别,继续赶下一程吧!



图文:卢亮辰

排版:程  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