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女神节送她这样一份礼物——《女性易入电信诈骗陷阱盘点》

2018-03-07 焦作安全经纬


善良、单纯、感性、美丽是女性可贵的优良美德,同时也展现了女性本身的魅力。然而,在网络电信诈骗肆虐的当下,犯罪分子却将这份美德扭曲:将单纯视为无知,将感性视为易煽动,将善良视为好骗,把女性作为实施诈骗的首选对象之一。

女性群体成为骗子首选对象之一

犯罪分子通常在网购、婚恋、求职等场景中设计了五花八门的骗局,对女性受害人骗财、骗感情,对女性同胞的人身、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威胁。那么针对女性群体的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又该如何防范?反诈君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广大女性用户送上“避雷”秘籍。

女性网恋要谨慎:小心王子变骗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交友、线上相亲已经成为人们解决婚恋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单身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恋,最后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然而,在网恋普遍化的今天,打着网恋的幌子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呈现出多发趋势,其中,以女性受害者居多。

据媒体报道,2017年7月,受害者李女士通过某社交平台认识了一位“浙江省公安厅的民警”王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二人感情迅速升温,从而确立了恋爱关系。随后,王某便以结婚买房、装修等名义向李女士陆续“借款”30万元,其中包括多家信贷公司和贷款APP上办理的贷款。直到2018年年初,李女士在亲人提醒下,才意识到王某不对劲,于是向警方报案。经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在诱骗李女士的同时,还有另外2名女性被骗入局。

实际上,在网恋诈骗中,不法分子不只偏爱“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这一身份,“白领”、“高富帅”、“暖男”等形象,也是他们的完美伪装。不法分子披上“王子”外衣后,便会用甜言蜜语、悲惨遭遇等同受害人产生情感共鸣,在确立关系的基础上骗取他人钱财。在媒体此前报道中,有女性受害者同骗子谈恋爱6年见面却不到20次。


女性求职必看:虚假高薪诱惑应舍弃

“在家躺着就能挣大钱”、“随便动动手指就可月入过万”……这些看似光鲜的招聘信息背后,可能暗含网络电信诈骗骗局。据警方介绍,受害人颜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代购”的招聘信息后,便主动同对方取得了联系。在面试过程中,颜女士得知这是一份兼职代购热销手机的工作(俗称:黄牛),代购所需钱款由“老板”出,不存在垫付风险,而且报酬不低。就这样,在无风险和高薪的双重诱惑下,颜女士开始步入到骗子铺设的陷阱中。

在第二次面试中,面试官以“保障老板资金安全”为名,要求颜女士进行信用认证和信息登记,进而成功骗得其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以及支付宝密码等隐私信息。结果可想而知,颜女士等来的不是面试通过的消息,而是网贷公司发来的催款短信。

事实上,“兼职黄牛遭诈骗”这一案件称不上特殊,最为奇特的是,还有女子在轻信网络虚假模特招聘信息后,被骗子诱骗贷款去整容。尽管上述的案件较为罕见,仅作为个例存在,但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因想在家兼职刷单、做手工等,被骗走数千元押金的案例已数见不鲜。对此,反诈君提醒广大女性,不论是求职还是寻找兼职时,戒备心不可少,少投资、高回报等虚假信息更加不可信。


女性网购需警惕:骗子最爱披客服外衣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网上“买买买”似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如此庞大的网购群体,盯准这块市场“蛋糕”的不仅仅有电商平台,还有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他们早已披上了“羊皮”,准备对消费者下手,尤其是那些警惕性差、安全知识不足的女性,更是被当作重点诈骗目标之一。

犯罪分子通常伪装成购物平台客服致电消费者,以商品“库存不足”“质量问题”等理由“帮助”受害人“退款”甚至承诺支付“赔偿金”,但前提是需先向指定账户汇款。一旦受害人按照骗子指示汇款,骗子便携款潜逃,此类伪装客服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例比比皆是。深圳市民陈女士轻信了伪装“客服”的骗局,落入了衣服甲醛超标要回收并双倍退款的骗局,造成20余万元的财产损失;陕西西乡的宋女士因在网购内衣时,轻信了“客服”所谓的“加入公司会员方可获得退款”的骗局,2年之内被骗26万……

这一桩桩、一件件损失惨重的案例令人痛心疾首,反诈君提醒女性消费者,对所谓商家客服的来电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对方提出“退款”“退货”“补偿”等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通过购物平台的正规途径与商家进行联系。一旦对方提出通过交易平台之外的其它途径转账汇款,基本可以判断为网络电信诈骗,大家可在挂掉电话后,通过安全软件进行标记。


女性收到“逮捕令”切勿惶恐

骗子针对女性群体实施诈骗的过程中,不只会利用其较低的戒备心,胆小、遇事易惶恐等弱点也是他们常打的“痛点”之一。据媒体报道,不久前,谢女士接到“民警”来电,对方表示:因谢女士个人身份与特大儿童拐卖案件有直接性的关系,要将其逮捕归案。当她深陷惶恐时,谢女士接到了另一位“民警”的电话。这次,“民警”却称她之前所接的电话实为诈骗。但是,若谢女士想自证清白,则需进行资金公证清查。信以为真的谢女士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自己25万多元转移到了指定账户。当谢女士再次拨打对方电话时,都显示已关机。

反诈君提醒广大女性,假冒公检法诈骗并非新骗术,而且国内外媒体都有案件被大量爆出,因此提倡女性群体加大对新闻媒体的关注,进一步了解常见诈骗手段、诈骗专用话术,以此提高个人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另外,公检法机关不存在电话查案、网上下发逮捕令等办案程序,一旦接到此类电话,在保持警惕的同时更应当同警方取得联系。


 温 馨 & 提 醒 

提醒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反诈君提醒广大女性同胞,一定要警惕陌生来电,不要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在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前一定要“三思”,谨防上当受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