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班迪达大长老:我们是在轮回的旅客,有了布施的功德,旅行便齐备了物品,无需担忧。
欢迎关注维安的正念mindfulnesspodcast 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图标)
前言:在缅甸及国际佛教界德高望重的班迪达大长老,于今日2016年4月16日早晨八点在曼谷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5岁。在这里,维安的正念mindfulnesspodcast 公众号推出缅怀班迪达大长老系列,让我们重温这些法的礼物,提升自身的生命,便是对班迪达大长老最好的报答。以下的内容选自班迪达长老在2013年江西宝峰禅寺内观禅修营开示。
佛陀以大悲心观察世间的众生,他首先观察到一位众生必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个身为众生,必然是要生活条件要好,第二个必然要获得人天的善趣福报,第三是不让我们的内心散乱。假如我们的生活品质不好,而我们又堕入恶趣,我们的内心是颠倒散乱的,更由于这三种不断的逼迫,这位众生也必然会面对极大的痛苦,佛陀不愿意任何一个众生面对这样的痛苦,所以佛陀以大悲心来开示说法。
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不好,他的原因是他没有知识,而且他没有学问,而且他也不会懂得去工作,假如他有知识或是有学问,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和学问去创业。假如他的知识比较好,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赚到钱,假如他的学问很好,他得到各方面的协助的话呢,他也能够扩展到一个大公司。假如我们的食衣住行样样要具备,我们的生活品质要好,首先我们必需要做一个布施,假如我们生活品质不好,我们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没有办法跟人家比较的,我们的面子是小的,纵使是有知识,有学问,但是这个人没有钱,他也是没有办法跟人家平起平坐的。反之纵使他有钱,可是他身体不好,他也要面对极大的痛苦。他的生活品质,他的衣食住行有一些困境,必需要去靠知识学问,要去工作,创业之后,所得的钱来做布施,来做慈善。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不好,在人群当中没有面子,或者是人家可以作布施,而我们不可以,这也会让我们没有面子,而这些原因来自于过去我们缺少布施,佛陀知道这些的原因,所以佛陀首先说法的内容是《施论》,施论的巴利文是“danakatha ”,也就是布施的道理。布施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把自己有拥有的钱分一点给对方,就能够可以成就布施,所以佛陀说法首先说的就是《布施论》。
我们要做布施的话,我们必须要寻找一个做布施的地方,或者是我们要寻找受者,要成就一件布施,必须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自己有想要布施的动机,想要布施的动机就以佛教用语来讲的话就叫“思”,思巴利文叫做“catana ”,就是想要布施的动机,第二就是要有布施的物品或施物,第三呢必需要有所谓的受者,要有接受布施的对象。假如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纵使想要做布施,也有布施的物品,但是没有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办法成就布施。当我们看到了布施的对象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下值不值得让我们做布施,之后内心里面生起了布施的动机,再把布施的物品布施给对方的话,当下就成就了布施的福业。布施的福业巴利文叫“ danapaxxa ”。
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面都有一些基金会,这些基金会有些要协助的是孤儿,或者他们要协助的是一种残疾的病患者,或者他们要协助的是罹患灾难的,比如说水灾,地震的一种灾难,而这些基金会也是我们去做布施的一个地方。我们也可以个别地来做布施,以个人对象来做布施,就依自己的能力做布施。我们做布施之前要有自己的一个动机,这个动机叫做“思”,假如有布施的物品,有布施的对象,有布施的地方,但是自己不想布施的话,当下也不会成就布施这两个字,所以要有布施的动机,这个思。反之有布施的动机,也有布施的物品,但是没有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办法成就布施。所以要有布施的动机,要有布施的物品,也要有对象,因此之下,才能成就布施的善法。布施是所有善法当中最容易执行的,所以佛陀知道容易执行的善法呢,佛陀说法的时候往往都是首先来说明的,佛陀说法有一种“说法次第论”的程序,“说法次第论”是由容易的先开始的渐渐加深到难的,或者是由浅开始转为深,所以佛陀“说法次第论”的第一个主题就以“布施论”向众生来说明。
当我们布施的时候,内心要生起慈心,慈心的巴利文叫做“ matta ”,因为做布施的时候,希望对方得到我的物品而感到快乐,所以内心里面必然也会生起普通的慈心,我们做布施的时候,内心是清净的,有生起慈心的。布施的动作是善者的一个举止动作,不是恶者的一个动作,所以我们做布施之前就要了解这个道理,也要了解布施的功德利益,了解之后呢以信心来供养,信心来布施,信心来施舍给对方。当然布施的当下,我们内心里面都含有慈心,都有清净的心。
做布施的时候,内心里面除了要养成慈心以外,我们也必需要养成悲心,悲心是悲悯对方,或者是体恤对方,希望对方脱离目前的一种困境,不忍心看到对方的一种困境或者是困乏,希望对方早一点能够脱离现在的苦境,这叫做是悲心。悲心的巴利文是“ karuna ”。悲心是给与慈心而生起的,我们刚刚有提到慈心,我们做布施的时候要有慈心,之后我们容易宽恕对方,或是原谅对方,或是想要利益对方,进而会生起悲悯的心情,想要对方脱离苦境、困境。这种的体恤或是悲悯叫悲心,所以我们做布施的时候内心必需要生起慈心和悲心。
做布施的时候,除了要有慈心、悲心以外,必需也要有正确的见解。见解指的是业自所有正见,业自所有正见的巴利语是“ samma-dithi ”。业自所有正见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了解业会自己带来的,业会自己形成所有的果报,善业可以形成善果,恶业可以形成恶果。比如说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都不清净的话呢,它可以形成恶的果报。就好比如说吃吧,我们使用的物品,使用的食品,里面含有毒品,吃下去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同样的,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不清净的话,倒头来也会形成对自己不利的果报,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清净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就好象我们吃清净的食物一样,清净的食物含有很多营养,吃下去就能够形成身体健康。因此我们首先对于善业、恶业形成的善果、恶果的见解必需要有的,我们做布施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做布施的善行能够形成善的果报,了解之后做布施,也有正确的见解的话,这个叫“智相应的布施”。刚刚有提到,我们当然不能期望布施的功德,但是有一种现象是我们可以期望的,是什么样的现象呢?就好比说,我做布施的时候,内心要有一种发愿,以此功德能够可以成就菩提道业。这就是所谓的菩萨行布施波罗蜜的时候,他们会有期望,有这种的愿望,因为菩萨发愿的菩提心愿还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愿里面没有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做布施的时候可以发愿,以此功德成就我们的菩提道业。因为这种没有自私自利,是利他的,用这种清净的布施才能够可以成为殊胜的布施。
我们行布施的话,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会向下沉沦的,而是能够提升的。好比我们是一个旅客,我们是在轮回的旅客,假如我们旅行之前,都带有足够的物品的话,这个旅程是不需要担忧的,同样的,我们在生生世世的轮回当中,假如我们有布施的功德的话,在曾经的轮回当中,我们都可以获得富裕,因为布施可以形成这些善的功德。
下面的照片是班迪达大长老圆寂时的照片,充满寂静与祥和。
靈柩給信眾瞻仰憶念死亡
长按下面二维码直接订阅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