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是无药可救的绝症 | 宗薩蔣揚欽哲
欢迎关注维安的正念小站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图标)
当大家看到这篇推送时,主页君应该已经到达缅甸了。下来半年看情况吧,希望还是能够一个礼拜推送2-3篇的。
宗萨仁波切曾经说过,人类是喜欢修补东西的。公共卫生推广疫苗,告知各种疾病的风险因子,心理学家做各种RCT来证实各种疗法的效果,司法界又是围绕着整治犯罪等等。似乎各个专业人士都在为这个社会的有效运行,提高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准来努力的。而我们自己也是竭尽所能的在规避各种风险,例如,不坐廉价航空、努力运动、参加各种养生训练、瑜伽加太极。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无法规避掉几点最基本的事实,我们会死,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会消亡,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死。这些最基本的事实不是读几篇柳叶刀的研究综述就可以预防的。
没有人爱听这话,似乎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在回避这个基本事实,但我又觉得我们内心其实是知道的。“轮回的痛苦没有解决办法,而轮回亦无法修补”。
本文為宗薩欽哲仁波切著作《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一書的主要內容之一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曾說,如果你的內心深處仍然相信輪回中有某個小部分可能還會有用,或甚至能對世俗問題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你就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心靈探尋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問題會自動解決,相信一切損壞的東西都會自動修補,相信在輪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奮鬥的,那就不可能培養出一種真誠的、完全投入的態度來修持佛法。對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見地是:轮回的痛苦沒有解决办法,而輪回亦無法修補。
當我們思惟死亡時,就很容易持守這個見地,因為死亡是絕大部分人類最恐懼的事情。從另一個方面而言,「生」卻會引起非常不同的反應,畢竟,「生」不就是關於美好未來的希望與允諾嗎?然而,像印度學者龍樹(梵 Nagarjuna)這種聖者就不這麼想,龍樹認為「生」與「死」同樣的可怕,因為「生」意即回到輪回,佛法修行者應該恐懼它,恰如恐懼迫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龍樹在《親友書翰》(A letter to a Friend)[1]中說道:
如是漂流生死處 天人畜及阿蘇羅
下賤業生眾苦器 鬼趣兼投捺落迦(即地獄)[2]
(輪回如是,因此我們投生為天人、人,或為地獄中的眾生,或為鬼、畜生;但你應知,「生」是無益的,它是眾苦之器。)
生緣於老死 憂病求不得
輪回大苦蘊 斯應速斷除
如其生若滅 眾苦珍無餘[3]
(一旦有了「生」,伴隨而來的是難以言喻的憂悲、疾病、衰老、欲求不得、死亡、衰頹等。簡而言之,輪回是苦的聚集。設若能停止「生」,這一切的苦就不會再生起。)
很重要的是要瞭解,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許會看似有正面的品質,然而它終將失敗,因為在輪回中絕對沒有任何事物會真正的成功。雖然這種心態非常難以培養,但是如果能夠至少在知識的層次上去接受,它就會提供我們步入心靈之道必要的誘因(其他的誘因包括:試圖去糾正世俗系統而愚弄了自己,或因而糾纏於其中無法脫身)。然而,從根本上而言,只有真正領會到輪回其實是多麼的毫無希望且缺乏目的,初學者才會在心中生起追隨心靈之道的真正願望。
如同釋迦牟尼佛以極大的悲心與勇氣,對一位獨裁的國王解釋四種無可逃避的事實,它們終將摧毀一切有情眾生:
1. 我們都會老去而衰頹;
2. 一切事物都隨時在改變,這是絕對確定的;
3. 一切我們所積聚或成就的事物,終會潰散;
4. 我們終究免不了一死。
然而,由於我們強大的情緒與習氣,因此,即使真諦就在面前直視著我們,我們也看不見。除了認知輪回的徒勞無功之外,修持佛法的要點在於它藉由促使我們舍離「世間八法」,因而能穿透我們的心,並減少我們對我執與世俗生活的執取。我們的修持也應當能強化自己對真諦的虔敬心,增加自己對出世間法的重視,不違犯佛陀教法的重點,並完全地契合佛陀的究竟法教。如果我們所謂的「修持」無法成就上述這些重點,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修持。
要學習珍惜佛法真正的價值,第一步就是要真誠地承認並全然接受這兩件事實:輪回是無藥可救的絕症,而且我們都深受其苦。這個病症雖然讓人虛弱、昏沉、失去任何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我們仍堅信自己能處理並指使生命的每個面向,我們深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我們當然完全無能為力,而且除非理解並承認自己病況嚴重,否則要真正珍惜佛法是無望的。每天自我提醒上述這兩件事實是個好方法,一如病人需要定時依循醫師的處方進行治療,而且藉由這麼做,你將紮下「謙卑」的基石。
一旦真心接受自己是虛弱、有病的,就會自然生起尋得療方的動力,因而引導我們培養出「追尋之心」(seeking mind)。積極地尋求療方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我們展開心靈旅途時,「尋覓」往往比「尋獲」更為重要。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就是自己依賴來診斷病症的醫生,而他的教法就是開立給我們治療的處方。但在此末法時期,很少人能如此地看待自己的狀況;相反的,我們對自己顯然健壯的身體,以及得以擁有一切生活所需(甚至更多)而感到驕傲。正如康楚仁波切所指出的,在優先順序上,我們一向都把佛法排在最後。因此之故,如果讓我們選擇一口裝滿了深奧佛法的大箱子,或是一隻裝了致富聞名必需品的小皮包,多數人都會寧願選擇後者。
也許你會以為,一旦完全了知自己病了,想要找尋療法的急迫感,就會讓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做其他的事,但是對某些人而言,他們對佛法的渴望,是一輩子都在心靈之道上「流覽櫥窗」所使用的藉口。很遺憾的,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常都被那些有意避免任何苦修,而且號稱具有快速、無痛心靈答案的宣傳所欺騙。
雖然善逝(Sugata)的大樂之道(佛陀所指引的心靈之道)並不鼓勵具有自我摧殘傾向的苦行,例如自我鞭笞等,但毫不費力的心靈之道是不存在的。不幸的是,以修持佛法為名的「心靈櫥窗流覽者」對自己所聽聞、閱讀的教法總是漫不經心、不加分辨,甚至連花點力氣去影印一頁純正佛法的好奇心與興趣都付諸闕如。他們從未想過要將所聽聞的教法付諸修持。
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Kyabje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曾說,一般人與非凡的人都如此,甚至有些喇嘛與轉世祖古也都想以簡單的方法來修持佛法,而不想忍受太多的辛苦。雖然他們應該比別人更瞭解,但是他們對領受到的珍貴法教卻鮮少感到珍惜,或做任何形式的供養,更不用提身、語、意或獻身命的供養!他們喜歡那種無須立下任何承諾的法教,而且不但不積極尋覓上師創造所必要的因緣,反而期待這些都應該自動上門才對。
宗萨仁波切的其他文章:
七夕 || 佛教告诉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应拥有怎样正确的态度?(宗萨仁波切)
宗萨仁波切简介
出生于不丹,被公认为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他也是一位电影导演,所拍摄的电影包括《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者与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