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门“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有多有趣?快来“智慧树”听听看!


用有趣的故事诠释专业知识

用丰富的案例贯穿专业内容

把思政观点融入专业课程

案例内容囊括古今中外

授课方法深入浅出


天津大学经管学部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李海涛老师的

“经济学”课程

将颠覆大家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

那么,这门课程到底有多优秀呢?

用事实说话!

  • 2018年12月,“经济学”课程作为天津大学五门精品课之一,成功入选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认定的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


  • 2020年,“经济学”课程获批2019年天津市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 2021年,“经济学”课程节选汇编入天津大学经管学部《课程思政案例库》。


  • 2021年6月,正式上线全国高校课程共享平台“智慧树”。


李海涛老师的“经济学”课程(以下简称“经济学”)之所以备受好评,取得诸多成就,离不开李海涛老师多年的悉心研究与实践。从2015年开始,李海涛老师就开始了对“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三大特色:


一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逻辑为最终目的,注重逻辑思维的分析和讲授。重点告诉学生这个经济学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其成立的前提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在哪里,实践当中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是通过极具针对性和特色的教学环节设计,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目的,设计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通过这几年教学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反馈良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感受。


三是具有突出的课程思政特色。学生对任何课程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都是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和课程思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是完全吻合的。课程通过经济学具体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节选·


“经济学”的第一次课,不讲具体的经济学知识,首先通过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三大任务”的故事,引出学习到底学什么这个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大学期间乃至一生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在写不同内容的议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异表面上看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但是深入分析,其实是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我们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因此,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李海涛老师把知识运用的能力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知道、经验主义、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能力”,但是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知识的运用还基本停留在前两个层次上。我们常说“思想改变世界”,而不是知识改变世界,知识仅仅是思想的载体,学习或者知识运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思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思想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其共同的学习和思维模式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知识中个性(变)与共性(不变)的部分,然后能够再把总结出来的共性规律,应用到未来变化的环境(个性)中,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实现持续不断地创新。这也就是《管子》中讲的“闻一言以贯万物”的能力。趋势的预测能力实际上是第三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未来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经济学”仅仅是用经济学领域具体的专业知识在阐述经济运行中不变的规律,即“是”,然后让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是”去解决新的经济问题,得到新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经管学部的使命“崇实事而求是,践商道以化成”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我们天大校训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核心要义和本质的内涵。


·学生有话说·


01

对于您本人,以及一些课上所说的看似与课程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个人来讲,是喜欢,甚至是甚于大学以往所有课程的喜爱程度加总地珍视,针对于有关于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与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或许是现在的时代的问题,太过于嘈杂,学习本身,努力本身成为了一种无法被质疑的东西,而当有人开始去怀疑,去反思,去找寻一个理由,一个学习的理由的时候,去选择一个不同大多数人潮流走向的,独属于他自己的方向时,他往往是找不到的。而更深一步的思考,指向内在与指向外在的思考,指向自己短暂时期的与指向自己整个人生长短的思考,也都没有被包含在我们的义务教育当中。所以我认为,其实您的这门课相当于一个超越了大学课程本身的存在,其实其中蕴含的许多思想想法态度与观点,我觉得不只是我们应该听、了解与学习,它是值得每一个处于迷茫期的学生,都应该接受的某种“援助”,即使没有课程评价的缘故,我也是这么想的(不是在拍您马屁)。

02

老师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足够深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解构了经济学。不是单一为了所谓的思政教育而批判西方经济学,而是究其本质,用实例体现出经济学难以深究、经不起推敲的本质。但是又并非全盘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传授了当前经济学最为精髓的要点,以及他对于已有问题的分析切入点的优质考量。坚定的贯彻落实了课程开始时的讲述的要点,即学习与知识运用。通过后续经济学的学习验证并论证了课程开始时的结论。通过讨论题培养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深层次的考虑,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挖掘事实背后的逻辑,以及掌握如何更好的运用知识。在讲述经济学相关内容的时候,并非照本宣科,其对于原理的讲解简洁易懂。没有拘于法不可违、书不可有异的教学常理。为学生清晰地架构了一种为更有益的经济学逻辑。训练了学生分析常规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现有理论,然后以自己更为宏观的角度来为大家解读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来说,该经济学课深刻的体现了一个有自我研究、并不藏私的社会科学的老师所应该展现给学生的东西。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这类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我判断能力,是一门值得更加认真学习的好课。

03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传达的思维方式,比如“结果正确,逻辑过程未必正确”“理论在不在,要看前提在不在”“经验主义”“一为赏,二为常,三为固然”等,老师常说的这些话在不经意间对我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遇到一些问题会时常想着逻辑对不对,而不是只考虑结果。在大家一起探讨课堂上的问题时,收获很多,会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论有时并没那么贴合实际,但同时这些理论给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04

李老师的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很特别,很有意义的课。大学生本科阶段究竟应该学什么?不是死记硬背知识,因为这些短暂学到的东西也会在短暂的时间忘掉。大学,更多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如何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我们讨论问题不是为了拿出一个答案去应付自己,应付老师,而是去体会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有趣很有益的。经济学的知识也许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淡忘,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一定会让我终生收益。感谢老师,谢谢您!


正如李海涛老师所说:“知识和逻辑思维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是思想和思维的构建和成长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知识,只要有人的参与,就会有思想,就会有思政,所以任何课程都可以做到和思政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本身便是思想的产物,知识为构建思想而服务,所以课程时时是思政,处处是思政,因为这本身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经济学”课程历经三年的不断打磨与实践改进,上线“智慧树”平台,是经管学部课程思政的优秀代表之一,体现了经管学部对建设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对学生培养的全面把握。今后,经管学部将继续支持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相信会推出更多优秀成果!


主讲老师简介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经济学课程组负责人,主讲课程:经济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与金融(风险投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等课程。

2014年9月,获得天津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014年11月,获得第十二届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2016年6月,作为天津大学文科组唯一入选选手,获得“超星杯”首届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018年,天津大学2018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12月,天津大学汪波教授奖教金。2019年6月,天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2019年8月,天津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财富+》栏目嘉宾。2019年8月,滨海创新创业园企业家高端讲坛主讲嘉宾。


“智慧树”选课方式

登陆“智慧树网”或“知到”APP,搜索“李海涛”选择课程。


往期推荐


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一起感受“哏儿都”的魅力~

听说你错过了霍宝锋主任的“开学第一课”?

王建楠教授受聘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深圳管理学院海外院长

权威发布!天津大学2022年双证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点击标题阅读)

信息来源 / 李海涛
素材整理 / 谷叶馨
封面来源 / 唐宇涵
图文编辑 / 谷叶馨
责任编辑 / 李   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