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访傅利平教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系列解读之二
近日,人民网就《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系列解读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核心专家、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傅利平教授进行了专访。(以下文章转自 人民网10月6日报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纲要》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有何亮点?人民网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纲要》提出,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对此,傅利平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聚焦知识产权市场,明确提出该任务,通过完善创造机制、健全运用机制、建立运营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服务于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纲要》指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
“企业是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傅利平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需要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激励更多高质量专利的出现。
二是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推动高层次、纵深化、融合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三是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认知水平、重视程度和综合能力。
四是优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打通知识创造与价值转化过程中的机制阻碍,创新促进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发展知识、技术要素市场。
五是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运用。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推进品牌强国建设
同时,为实现创新的市场价值,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纲要》指出,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
“需要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调查机制,积极对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创新需求。”傅利平告诉记者,需要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在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标准规范下,专利数据可用于科技决策分析、重大成果与关键技术预测。
“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傅利平建议,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价格统计发布机制,可由政府主导,产业界与学界深度参与,形成知识产权交易价格统计与发布的科学依据与优化流程。
不止如此,《纲要》中还明确,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傅利平对此表示,需要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地理标志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建设商标品牌强国。
完善知识产权行业生态
确保市场化运营有效发展
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对知识产权的更高效益运用提出迫切要求。《纲要》提出,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构建体现中国特色、具备中国优势、助推中国创新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机制,需要完善知识产权行业生态,深化放管服改革。傅利平认为,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可以保障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对接,确保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长远有效发展。
一是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可以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建立标准化评定的依据和体系,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定期发布行业服务质量和信用报告实施知识产权领域联合治理。
二是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可以在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集聚区,充分调研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依托省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三是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充分结合。
四是健全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各类作品形式,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等服务。开展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建设试点工作,打造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信息来源 / 人民网
封面图来源 / 张舒涵 纪祥 唐宇涵
图文编辑 / 廖蔚然
责任编辑 / 李 庚
你的生日,我的幸运日
——庆祝天津大学126岁生日微捐赠
爱心接力进行中
点击图片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