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经管 | 印邦炎:一场千里的跋涉 一段永续的情谊
印邦炎是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中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奠基人,天津大学管理学科主要创始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他一直关心着天大学生们的成长进步,不论是天大“关工委”的工作,还是发起让贫困学子能吃上一顿营养早餐的“早餐计划”,都充满了对学校、对学子的爱。
印邦炎教授辞世之后,他的长子查京民代表家属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50万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2019年11月13日,“印邦炎教授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举行。“印邦炎教授教育基金”是印先生奉献一生的延续,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经管学子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它也将为传承和弘扬印邦炎教授“大爱育人”的精神创建了一个永续的载体,以此激励后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印邦炎对母校的感情,始于73年前那场千里的跋涉……
往期报道:印邦炎教授教育基金暨自强之星颁奖仪式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跳转)
(本文节选自印邦炎校友的口述文章,原载于《我们从北洋走来》一书,记录了印邦炎先生1948年的故事。)
我是南京人,1948年考入北洋大学。此前,我已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学。在1948年初的一次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中遭国民党反动派政府镇压,我当时是敌人缉捕对象之一,在广大同学的掩护和同济地下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我摆脱敌人的搜捕逃离上海。
我在1946年南京上中学时就已经参加革命并入了党,按照地下党的组织原则,我虽在上海上学,但组织关系仍在南京。
逃离上海后,我本应由南京地下党将我送到解放区。但当时南京地下党学委系统到解放区的交通遭敌人破坏,一时撤退不了,所以我隐蔽在仪征当小学教师。1948年暑假前夕,组织上经了解敌人尚未发现我的共产党员身份,而解放战争又节节胜利,像我这样学习较好的大学生仍可留在国统区上大学,以为全国解放后储备人才。但我已经“红”了,不能在南京、上海一带上学,就让我到天津去。当时天津的名牌大学只有北洋与南开二校, 因为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又以理工科为主,我自己从小爱好数理化,所以就投考了北洋大学。专业志愿是数学,考试结果,按志愿被录取到数学系。
1948年秋,国民党统治百业凋敝,从南京到天津火车不通,必须从上海坐船经东海、黄海进渤海湾才能到天津。在船上并没有正式铺位,只在轮机房的通道打开自带的被褥地铺休息,与我相邻的地铺也是从上海到天津来上北洋大学的,名叫陈关裔,后任天津大学副校长。
船进渤海湾,溯海河而上到天津市区一码头下船,大批老同学三五成群到码头迎新,非常热情。在老同学的迎新队伍中,明显有两种政治态度不同的同学,多数是进步同学,他们主要靠热情服务吸引新同学,也有少数政治态度反共的老同学迎新,他们主要用物质条件吸引新同学。那时我已是入党两年多的“老”党员,对人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记得在码头上热情帮助我的4位老同学,一位是航空系的姜学锦(毕业后在航空部工作,曾任教育司长),一位是航空系的王宝舆(毕业后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一位是治金系的程海(毕业先在鞍钢后在宝钢工作),一位是采矿系的胡毓坤(毕业后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作)。我的行李很简单,一条麻袋装了一床棉被、一床褥子、一个枕头,一个柳藤包里面装了一些书籍和日用品。因为那时我最爱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按说我不应该带在身上,因为舍不得不带,也未想到下船后还要被检查,当国民党一警察拿起《反杜林论》翻了一下,他也不认识恩格斯是什么人,问我是什么书,我说是一种种植树林的书,警察就没再问了,放我出了码头,虚惊一场。这本书也被迎新的老同学看见了,他们也虚惊一场,同时也初步知道我是什么政治态度的人了。
出码头后,就有新老同学挤在学校的一辆美制道奇大卡车上往学校开,初始在市区一路还有个城市的样子,车过旱桥(今京津桥)到小王庄,就是煤灰渣的路面,尘土飞扬,再过北洋桥,因当时北洋桥已摇摇欲塌,汽车不能载重过桥,只载行李过桥,新老同学下车步行过桥,进入北洋大学。
进学校大门,迎面一个广场,两旁是三层高的南、北大楼,当时看来,已算是比较气派宏伟的建筑了。但一年级的学生宿舍却是一处呈工字形的平房,八间房子,每间房子住30多人。当时学生宿舍以斋编号,一斋是一个“U”形的二层楼,供三四年级同学住,二斋三斋是二层小楼,供二年级同学住,四斋即名叫工字厅的平房供一年级同学住, 五斋是平房,为女生宿舍,六斋为复校后在操场旁新盖的一排8间平房,除两间是校医室外,其余也住学生。
吃饭是在学校的生活管理组组织的食堂,我这名来自江南的学生吃惯大米,对黄色的玉米面丝毫吃不惯,实在难咽,不过几天后也逐渐习惯了。
物质生活条件虽说很苦,但开学上课后,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就丰富多彩、十分充实了。
印邦炎(1928 - 2019),江苏南京人,1948年考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改革开放以后筹备天津大学管理系,曾任管理系总支部书记、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1985-1986年任青岛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信息来源 / 天津大学校友通讯
图文编辑 / 程天琪
责任编辑 / 李 庚
你的生日,我的幸运日
——庆祝天津大学126岁生日微捐赠
爱心接力进行中
点击图片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