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张维:吹开金融工程研究“中国风”
11月26日,2021年复旦管理学论坛暨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获颁“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一辆自行车、一个双肩包,是他的日常,朴素且低调的他却带领团队创造了金融工程领域研究的诸多第一: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实物期权研究项目、国内第一本实物期权译著、国内首部计算实验金融专著……
即便已有这么多“第一”,他也从未停下开拓的步伐。他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时代焦点中,把握研究方向,汲取研究灵感。金融大数据分析、计算实验金融等领域,他都是最早着手研究的国内学者之一。他是嗅觉敏锐的学科开拓者,是扎根中国管理实践的学者,也是一名潜心教书育人的师者。
他就是202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张维致力于从中国现实中发现问题,基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景和实践需要,在金融工程、金融大数据分析以及计算实验金融等领域深耕,推动了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把握学术前沿
推动我国“金融工程”学科从无到有
张维本是系统工程专业出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敏锐捕捉到金融工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领域,孕育着丰富的前沿增长点,很早便投身金融工程的研究之中。“当时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中脱胎不久,我们的金融体系基本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因此那个时代的金融学更多的是研究货币银行、商业银行管理等内容,像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领域,在那个年代基本没有太多研究。”张维说道。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对于分散在大众手里的财富,如何用市场的方式来配置社会闲余的资金资源?这一金融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吸引着张维深耕不辍。
这一干,就是20年。
1995年,我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证券市场正开始蓬勃发展,当时身在美国的张维跃跃欲试,向国内申请“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与模型的实证研究”项目,当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成为我国首个实证金融资产定价的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并利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若干特点,对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投资者异质性、发行机制等角度发现了新的定价影响因素。
1996年,张维又成为我国第一个关于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同年,张维在天津大学创建了金融工程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中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那时开始,在张维与国内同行的积极倡导下,我国“金融工程”学科从无到有,在中国的特殊市场背景下建立、发展并不断壮大。
上世纪末,张维赴美访问。在一次座谈上,他偶然瞥见旁边的人手里拿了一份学术论文,上面有一个词叫“实物期权(Real Option)”。“那个时候我从来没听过这个词,所以我就问他你这个文章能不能给我看一看。”回去仔细研读后,张维确信,“这个东西对我们有用”。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又对了。张维回国后迅速着手翻译出版了国内的第一本实物期权理论著作,并成功获批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实物期权研究项目。
结合中国届时尚在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市场体系之非完备性、企业投资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现实需要等特点,张维提出了一套实物期权博弈应用的标准化流程和数理模型,简化了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难度,为实业界面临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进行项目价值评估提供了一套更灵活的分析框架,对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的技术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这些工作被敏锐的实践界及时地捕捉到,国家开发银行等投资机构曾多次邀请张维就此题目进行讲授,并且招收了他培养的该方向研究生入职工作。
从资产定价理论和模型的引入,到实物期权方法在实践领域的应用,这一系列工作背后有张维在学术研究上的敏锐性和广阔的全局视野,更有他和团队坚持不懈的攻坚克难。
“在这个过程中,张维教授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也引领了学界在金融工程方向上的研究,应该说他是我们金融工程学界的一面旗帜、一代开拓者。”张维的同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熊熊教授如是评价。
扎根中国实际,将基础理论研究
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学者要关心大事,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要从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找寻本领域的基础研究问题。”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主持完成的第一个关于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还是后来的重点项目,又或是现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注始终贯穿于张维的学术研究之中。
“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中国金融市场展现出更多有待探索的基础性规律;而美国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则进一步揭示了现代金融市场网络体系具有的高度复杂性。我们亟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来寻求中国金融市场因为国情特性而展现出的复杂规律。”张维凭借自己敏锐的学术嗅觉,将依托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实验研究前沿与中国金融实践场景相结合,在国内率先开辟了一个“小众”领域:计算实验金融。
之所以说“小众”,是因为该领域“门槛”较高,需要用到复杂适应系统、多智能主体建模等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工具。这时,张维的系统工程学科背景派上了用场。
他将系统仿真的诸多思想和多智能主体建模相结合,通过建立具有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及投资者特点的人工金融市场模型,扩展了金融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结论,并于2010年出版了国内计算实验金融领域第一部学术专著《计算实验金融研究》。
该著作的最大特点便是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条件,利用计算实验金融方法揭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些异象和规律,为国家重大经济金融问题的政策制定,以及监管机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对金融政策、金融市场制度及金融创新等重要金融活动进行计算实验分析,提供了重要实验科学依据。
张维在计算实验金融领域的具体贡献之一,是搭建了一个大规模的、基于并行计算的,且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的多智能体的计算实验金融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计算机程序仿真异质投资者行为及其演化、交易制度变化等要素对资产价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可以在资本市场做实验。”
他的这些工作也赢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本世纪初,他领导的团队利用计算实验金融技术平台,先后承担了中金所、上交所的合作项目,所指导的毕业博士生利用这些技术在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的开发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2015年A股市场剧烈波动之后,他与合作者利用这套技术复盘并发表学术论文,模拟、分析崩盘的出现及其机理原因,该论文的合作者(张维指导的毕业博士生)之一被邀请到中证监测中心进行专项合作研究;目前他团队课题组的学生正在深交所实习,运用计算实验金融技术开展市场制度改革中的相关风险研究。
2018年,在全球大数据及AI技术迅猛发展之时,张维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组成跨学校、跨学科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作为20年来,我国金融工程领域又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国家对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下,随着中国政府“双碳”目标的提出,助力实现这一目标,顺其自然地被纳入了张维“顶天立地”的学术研究列表当中。这时的张维,将目光投向气候金融领域,带领团队从气候入手,研究气候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是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刚刚开始的一些努力,未来会继续在气候金融这个方向下,再结合我国新的‘双碳’大背景来展开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工作。”
既勇于向国际上先进的科技理论、思想方法看齐,同时又始终立足中国管理实践,扎身基层,不脱离实际。这是张维做学问的坚持。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书记马寿峰教授用“两个结合”概括张维在学术上的特点:“把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行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把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
3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
谈及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张维毫不犹豫:“那当然还是教师了。”从科研秘书、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到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再回到天津大学做管理与经济学部的首任主任,张维在历经了这许多身份的转换之后,最终又回归三尺讲台,做了一名普通教师。2019年,张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老师像一位严父,既对我们学术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又在生活当中对我们十分的关心,当我们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他都愿意出来提供帮助。”张维的博士研究生李奕分享道,张维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论文,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张老师不只帮我建立了科研的基本素养,而且培养了我在科研上不怕麻烦、不怕困难,要认真处理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问题的精神。”而张维本身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
多年来,他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不断探索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即使所授课程早已讲了很多遍,他还是会在每一次备课中更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最新的实践动态。他要求学生多关注时事,鼓励他们从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老师总是教导我们一定要立足中国的现实去讲好中国的故事。”李奕说。
“今天你有什么新发现?”是张维开设的博士生课程《管理研究前沿》的第一个环节。每节课的第一个15分钟,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最近一周的新发现,可以是重要的新闻、也可以是有意思的事件或话题。张维则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启发和引导学生挖掘可能的、新的研究问题,或者帮助他们发现跟学生们自己目前研究建立可能的联系。张维认为,当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后,学生们自然就能脱离单纯的“书斋式”研究,把自己跟现实世界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不是一种空洞的联系,不是口号式的联系,是真的能跟你研究的具体科学问题相关联”。
对于自己的教学心得,张维总结道:“就是要学生自主独立。”他坚持不过分干预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但他“会在关键时刻引导一下”,同时也让学生在自己判断的过程中成长。“不要给我问答题,要给我选择题”是张维常对学生讲的话,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他也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随意的午间聚餐、“一年级毕业典礼”、学生社团活动等各种场合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亦师亦友,在2019年被学生评为天津大学第12届“我心目中的十佳好导师”。
这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校园的师者,也将自己的热情带至学部制改革当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部使命为引导”的学部办学理念,结合我国管理学教育的现状,和国际上管理学教育的趋势,在学校的信任和同仁的支持下,努力领导和探索管理与经济学部这样一种新的学部制学术管理模式。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部的育人水平、科研水平取得了空前的提升。”马寿峰说道。作为教师,张维自己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他所培养的学生中,有设计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和首个分离式基金产品开发的核心骨干和领导者,有的被誉为中国基金业的“企业年金王子”,有的成为“双一流”高校商学院的领导、青年骨干师资,有的创办了国内最大的持牌在线消费金融公司……这些都对推动中国金融工程学科的创立、发展及其社会影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开张维的微博主页,标签一栏写着:金融工程,学术研究,艺术,大学。“艺术”二字引人瞩目,再配上他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风景照,一位风度翩翩的“文艺”教授形象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不只喜欢摄影,还曾学习过绘画、拉小提琴、弹扬琴。“我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去北京出差查资料,北京美术馆大概是每次都要去看一看的。”张维回忆道。
也许是这些爱好的潜移默化,令他对美的事物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张维将这一追求倾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致力于发掘管理科学中的真善美,正如他曾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和践行经管新知,从而造福社会。”
以真为始,善为历程,美为终点,耳顺之年的张维,在发展中国原创性管理科学理论的路上,矢志不渝,步履不停。
背景介绍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2005年发起成立,是中国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旨在奖励我国在管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并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我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我国管理学人才的成长,不断提高我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基金会设立复旦管理学三大奖项。“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旨在鼓励管理学人才潜心研究、勇于实践,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十六年来,已有44位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学者和实践者获奖。从2012年起,基金会增设“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奖励我国管理学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或管理学研究的奠基人,刘源张、傅家骥、成思危、汪应洛、夏书章、王众托、苏东水、赵纯均、李京文、许庆瑞先后获奖。自2014年起,基金会设立“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旨在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张瑞敏、马云、柳传志、马化腾、董明珠、雷军、宁高宁、曹德旺先后获奖。而此前,任正非也在2013年作为企业家代表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文字来源 / 华璐月
图文编辑 / 夏涵钊
责任编辑 / 李 庚
你的生日,我的幸运日
——庆祝天津大学126岁生日微捐赠
爱心接力进行中
点击图片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