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揭示细胞外ATP对植物甲羟戊酸途径的激活作用!
甲羟戊酸途径在动物和植物的多个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植物中,该途径的产物影响生长和发育,以及对环境胁迫的反应。细胞表面定位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特征性的微生物或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MAMPs或PAMPs)和宿主衍生的损伤相关模式(DAMPs),激活模式触发的免疫力,以应对入侵的病原体或害虫。细胞外ATP(eATP)在植物和动物中都被认为是一种DAMP,例如,它可以通过细胞损伤释放。植物中的第一个eATP受体P2K1与ATP和ADP结合,导致各种细胞变化,其中包括细胞质Ca2+水平的增加、活性氧(ROS)的产生和防御相关的转录反应。最近的研究已经开始解开植物中介导嘌呤信号的复杂信号事件,但进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2022年1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美国密苏里大学Gary Stacey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Activation of the plant mevalonate pathway by extracellular ATP的研究论文。
利用Ca2+成像技术对拟南芥进行正向遗传筛选,发现甲羟戊酸激酶(MVK)是植物嘌呤信号传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MVK与植物细胞外ATP(eATP)受体P2K1直接相互作用,并在eATP的作用下被P2K1磷酸化。MVK中P2K1介导的磷酸化位点的突变消除了ATP诱导的细胞质钙响应、MVK的酶活性,并抑制了病原体防御。这些数据表明,与质膜相关的P2K1通过对MVK的磷酸化直接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MVK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这些结果强调了嘌呤信号在植物中的重要性,以及eATP影响关键代谢物途径活性的能力,对植物代谢产生全面影响。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往期回顾”
Plant Journal | 研究揭示磷诱导拟南芥对病原体侵染的抗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揭示藻类和拟南芥微生物群落的共同特征!
Plant Cell | 李博团队研究揭示青枯病菌效应蛋白干扰植物免疫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