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pider、碳纳米管、HMT、熔喷纳米纤维生产工艺和性能区别
近十几年间,纳米纤维技术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商业化并投入使用的纳米纤维生产工艺不下10种,诸如强力纺、离心纺以及原纤化技术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加工
传统静电纺丝工艺不适宜规模化生产的要求,Elmarco公司开发的“Nanospider”技术系无针静电纺丝工艺,在效率、成本、成形组件及纤网品质均一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使用中,其纺丝压力降为169Pa,波动变异 6Pa,变异系数4%,在生产克重低至0.063g/m2的产品时,变异系数可控制在5%以内。
“Nanospider”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加工高聚物、生物聚合物以及氧化铝、二氧化钛等无机材料。目前在过滤领域已投入试验和使用的纳米聚合物纤维品种较多。
开发中的纳米纤维过滤介质常用的聚合物及其溶剂类型
静电纺丝设备可以依据产品特点,以模块化设计供给用户,目前市场上可提供的专用纳米纤维生产线有空气过滤介质生产线、吸音材料生产线以及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等。近来专为过滤材料配置的纳米纤维生产装置采用了熔法成形工艺,具有十分好的成本优势,受到用户青睐。目前静电纺纳米纤维已广泛在过滤与分离操作中使用,主要包括水净化和重金属污水的处理、离子交换法工业污水处理、饮用水的处理以及油品和燃油过滤系统等。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技术特征
熔喷工艺制纳米纤维
熔喷法纳米纤维技术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国Arthur公司纳米熔喷非织造布设备的挤压机使用压力为1500psi,单头幅宽300mm,纺丝头孔密度64孔/英寸,纳米纤网单丝直径400nm。
Hills(希尔斯)公司在亚微米-纳米熔喷非织造布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熔喷纳米纤维网的生产中,其螺杆挤压机通常配置4个加热区,并附水冷区,以降低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降解现象。使用熔融指数(MFI)为1800的Exxon-6936聚丙烯(PP)树脂进行加工,新型纺丝组件的长径比达200。
加工熔喷纳米纤维网时,当产品克重为2.5、5.0或10g/m2时,生产效率通常为0.0125~0.1g/(孔·min),加工速度14.85m/min;当产品克重为20g/m2时,生产效率为0.214g/(孔·min),加工速度为15.6m/min;当生产克重为0.22、0.33、0.50或1.5 g/m2的产品时,生产效率为0.002~0.0055 g/(孔·min),加工速度为14.5~33m/min。
目前,幅宽1600 mm的熔喷法PA纳米非织造布生产中,纤维网单丝直径主要分布在300~1500 nm范围内。如以年运转时间4000h、产品克重2.5g/m2、纳米纤维单丝直径在330nm左右计算,则其年生产能力可达26750kg,相当于40个静电纺丝成形单元的产能。
混合膜-新型纳米纤维过滤介质
杜邦公司开发的HMT混合膜技术,作为过滤介质兼具非织造布和膜材料的结构特征,纤维网主体单丝直径为400nm,是采用全新的纺丝工艺生产的纳米纤维滤材。
当用作液态物料过滤时,HMT可以在135 ℃条件下使用,过滤效率为熔喷过滤介质的2~3倍。与传统滤材不同,HMT混合膜具有过滤效率高、纤网均匀等优点,孔尺寸在0.5~0.6μm之间,在过滤过程中显示出了非常好的耐用性。
HMT混合膜采用100%的PA66树脂,纤网克重1.0g/m2,单丝直径分布在100~1000nm之间。与常规过滤介质相比,其过滤效率(对直径为1μm的颗粒物)比常规滤材的92%高,达99%;初始压力降低于普通滤材的1.75psi,为0.4psi;容污能力高于普通滤材的1.1g,达1.6 g;流量高于普通介质的98mL/(min·cm2),达340mL/(min·cm2)。
据悉,HMT混合膜已在膜系统的预过滤、燃油过滤、生物制药以及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使用,常用混合膜的克重在16~32g/m2之间。
吸附分离用纳米碳纤维与碳纳米管
CNF单丝直径一般在70~200nm之间,长度为50~100μm,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生产。CNT的结构、尺度、制造工艺和成本与碳纤维不同。目前全球CNT的生产能力达4600t/a,可确认产量约为2300t/a。CNT具有高流量、高选择性、高热稳定性特点,具备在良好的低温下运转的条件,被视为新型吸附材料,尤其是在水处理和净化领域,市场潜力较大。
CNT材料的高吸附能力,使其可有效地从污水和地表水中吸附分离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成本、潜在的环境影响等问题。以CCVDPFR或CCVD-PBR碳纳米管的制作工艺观察,CNT的生产效率达595kg/h,加工成本在25~38美元/kg之间,而商业化制造成本高达80美元/kg,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成本应在1200美元/t左右(纯度>97%)。
来源:《纺织导报——产业用纺织品增刊》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