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再生热致变色超分子材料

2017-03-03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超分子材料科学是一项处于近代化学、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交汇点的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引起了科学家及工程师们的极大关注。基于超分子化学原理而开发的新材料,具备有模组化、可逆、易操控、易加工等特性,展示出诱人的开发前景。近日,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的方磊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的Mark A. Olson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热致变色材料。该材料采用缺电子与富电子的两亲分子,经自组装作用构筑而成。正如磁铁的两极一样,缺电子和富电子的分子在水相下智能组装而互不影响,最终形成复杂的纤维状水凝胶。得益于可逆的非共价键作用,这种热致变色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水溶液加工和回收性能。具有热致变色性能的墨水,薄膜以及气凝胶都可以基于这种体系制备并根据需要加以回收(图一)。

图一:a) 热致变色图案,气凝胶和薄膜。 b) 该热致变色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


该材料的变色机理是由于在不同温度下调节有机配合物的电荷转移作用而引起的。因此,通过简单改变缺电子或富电子组分,该变色材料的颜色以及变色温度都可以进行操控(图二)。该工作为开发一系列可逆可再生的热致变色材料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设计具有其它新颖性质及不同状态的超分子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图二:热致变色超分子材料机理示意图:在常温下材料颜色取决于给电子体和受电子体的电荷转移作用;温度升高后材料颜色取决于对离子和受电子体的电荷转移作用。采用不同的组分可得到具有不同热致变色性质的材料。


这一研究成果以内封面形式近期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并被Advanced Science News作为研究亮点报道,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的博士生袁天宇。文章的通讯作者方磊教授来自中国江西省,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从事科研教育工作;而另外一名通讯作者Mark A. Olson教授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却在中国天津扎根并从事科研教育工作。这种合作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精神,以及跨地域及跨国合作对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Tianyu Yuan, Mariela Vazquez, Amanda N. Goldner, Yan Xu, Rafael Contrucci, Millicent A Firestone, Mark A. Olson, Lei Fang


论文链接:


来源:X-mol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

科学家创造出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材料

新型聚合物,变形即可变色

新工艺能将电致变色玻璃窗变色速度提升10倍

变色龙仿生电子皮肤问世 遇压力变色

英科学家研发智能绷带 随伤口感染变色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