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课题组开发新型超分子光子晶体材料

复旦材料系 高分子科技 2021-06-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动物之间常通过颜色变化来传递信号。在感知到外界环境变化时,它们通过改变自身的颜色实现伪装、恐吓、警戒、求偶等行为。响应性光子晶体被认为是模仿变色行为的最佳材料,在外界刺激的诱导下,光子晶体通过改变自身周期结构来调控反射波长,即实现视觉上的颜色变化。然而,现有的体系变色范围有限,使得显示的图案需要牺牲一种颜色作为背景。也就是说,无法显示黑色,还不能真正做到“全彩”,这严重制约了该类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最近,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俞燕蕾教授课题组突破上述难关,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光响应超分子材料­­——分段调控胆甾相液晶。基于该材料制备的光子晶体具有超宽的颜色调控范围,能够在黑色背景上显示各色图案,甚至在同一个背景上显示不同颜色的图案。研究者别出心裁的将“国粹”麻将图案融入到材料的功能展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研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变色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可见光刺激将光子晶体调控到想要的颜色;随后,将刺激光源换成紫外光,再结合各式各样的掩膜版,就能得到“黑底彩图”,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易行。之所以选择光作为刺激源,俞燕蕾教授表示,光是一种清洁能源,并且在远程、精确、定点控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液晶材料随光起舞”。


图1 新型胆甾相液晶的颜色调控及其图案化过程展示


显示“黑色”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胆甾相液晶的核心成分——手性分子具有很宽的调控范围,反射波长在保证覆盖整个可见光谱的前提下,进一步延伸至近红外光区域。由于近红外光无法被人的眼睛识别,所以显示出黑色背景。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精心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稳态手性分子,巧妙的将两种偶氮苯连接在联萘手性中心上。偶氮苯和含氟偶氮苯在紫外光和蓝光的刺激下均分别发生trans-cis和cis-trans异构化反应。但是,当使用绿光作为刺激源时,偶氮苯由cis回复到trans,含氟偶氮苯却由trans异构化为cis。正是由于两种偶氮苯在这三种光刺激下的异构化反应不尽相同,该手性分子可以产生3种稳定构型,为胆甾相液晶提供2个调控波段。3种构型空间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螺旋扭曲力的变化非常大(D = 87%),这为拓宽调控范围奠定了基础。


图2 三稳态手性分子的结构和不同波长光刺激下三种构型之间的可逆变化


仅需强度为几十毫瓦每平方厘米的可见光刺激,该手性分子就可以在构型I和II之间转变,引起胆甾相液晶材料的反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可逆变化,颜色丰富鲜艳,响应速度快。在紫外光的刺激下,手性分子转变为构型III,反射波长从670 nm红移至2100 nm,在近红外区域拥有宽达1430 nm的调控范围。该材料有望在防伪、彩色电子书、光擦写显示器等领域大展拳脚。


图3 胆甾相液晶反射波长的分段调控,包括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域


相关研究成果最近以Piecewise Phototuning of Self-Organized Helical Superstructure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研究生秦朗,通讯作者为俞燕蕾教授。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4941/full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系统评述: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
浙江工业大学陈思副教授和王旭教授:基于含POSS-dendrimer超强液晶凝胶的柔性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
北京大学杨槐教授课题组在电场响应型液晶光子晶体等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等系统评述: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构筑、自组装及其功能化
清华危岩教授和袁金颖教授:在聚合物诱导自组装过程中用含氟液晶调控的聚合组装体的形态演变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基于水凝胶的可拉伸液晶器件
北京大学沈志豪副教授:利用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在均聚物中构筑多层次自组装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