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理工大学刘亚华教授研制的超疏水材料,可将固液接触时间的理论极限缩短80%,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亚华教授研制的超疏水材料,可将固液接触时间的理论极限大幅缩短80%,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吉尼斯官方权威认证。



固液接触时间是衡量材料表界面动态润湿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固液接触时间越短,固液表界面间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越快,材料表界面的性能更好,可应用于装备表面的抗结冰、自清洁和防污抗菌等。在亲水界面上,液滴快速铺展且停留于表面。然而,由于超疏水独有的低黏附性,液滴能够在超疏水固体表面上,像弹性皮球一样弹起脱离表面。此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超疏水表面,固液接触时间仅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对于大小恒定的液滴,固液接触时间为一个常数。


为打破固液界面固有的接触时间极限,刘亚华研究团队发展了基于亚毫米尺度的非常规超疏水体系。该独特表面能让撞击在表面的液滴在铺展到最大时以饼状弹起,避免了常规超疏水表面上液滴铺展后的收缩阶段,从而将固液接触时间的理论极限缩短了80%。同时该现象具有普适性,可以在各种材料基底上实现。


这种材料表面不仅是科学上的一项创新,在防积冰、自清洁、抗菌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由于其结构优异的疏水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海、电力、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应用于飞机(机翼、引擎和空速管)表面可抗结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可依赖自然降水实现自清洁,应用于轮船表面可减少海洋生物的黏附,从而降低清理成本。


相关研究曾于2014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物理》上,并在同期的《自然·物理》亮点报道,研究得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的全程指导。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phys2980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史上最牛超疏水材料 | 用塑料填充到铜纳米线网络中获得滴水不沾的新材料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珽研究员团队在多功能超疏水智能涂层方面研究获得新进展
北航江雷院士团队:宏观形状调控实现超疏水PMMA表面高效气泡黏附
华南理工大学:超疏水油水分离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多功能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人员在超疏水材料界面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江雷院士十年关于仿生材料、超疏水材料经典文献盘点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