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周翔教授团队和邓鹤翔教授团队联袂提出转染材料设计新思路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教授团队和邓鹤翔教授团队在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DNA领域的合作研究成果。


该工作报道了新型介孔MOF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拓展,首次实现了单链DNA在非病毒载体中大量负载、精确保护及高效释放,并采用最具挑战的免疫细胞验证了MOF对DNA的高效转染能力,为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转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MOF是一种新型的晶态孔材料,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MOF对气体小分子和有机分子的吸附和释放,而MOF和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研究较少。


研究人员采用具有类阿司匹林结构单元的有机配体构筑了一系列具有一维孔道的、低细胞毒性的、介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IRMOF-74-II to -V);孔径大小能够由2.2逐步增大到4.2纳米,实现了对单链DNA分子(ssDNA,长度从11-53 nt)的可控负载。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结果首次清晰地揭示了ssDNA在MOF晶格中的分布行为。研究人员通对MOF的孔径的精确调控,系统地研究了MOF和s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由于MOF能提供分子级别可控的孔道大小和孔环境,ssDNA分子能够大量负载进入MOF孔道,并在输运过程中保护DNA分子免受酶的降解。进入细胞后,这些负载的ssDNA分子能够在含有互补链的DNA作用下实现快速及大量的释放。



在整个过程中,MOF与DNA分子的弱相互作用尤为重要,此作用的强度保证了ssDNA在MOF中的高效负载和有效保护,然而此相互作用又弱于氢键,从而负载的ssDNA能够在目标细胞中成功与互补链配对,从而离开MOF孔道,实现高效释放。Ni基 IRMOF-74-II和IRMOF-74-III体系能够对小鼠及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实现良好的转染效果,其效率均高于商业化试剂Lipo和Neofect,且用量更少,毒性更低。


论文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Precise Inclusion of Single Stranded DNA and Transfection in Immune Cells(《MOF对单链DNA的精确负载及免疫细胞的转染》)。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5级博士生彭双、高等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别秉霖为共同第一作者,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大型仪器中心丛恒将副研究员参与该研究,周翔教授邓鹤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培育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湖北省重点项目和武汉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650-w


来源:武汉大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华南理工大学沈葵副研究员、李映伟教授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有序大孔-微孔MOF单晶材料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洪茂椿研究员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周宏才教授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六核锆簇的柔性MOF材料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继稳课题组在MOF载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导电MOF在电化学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研究获进展
印度科学家将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导电性提高十亿倍?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