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伍广朋研究员在可降解自愈合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受自然界生物体的启发,赋予材料自愈合性能使材料对其损伤部位及时进行自修复,进而可以方便地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自愈合概念已延伸至混凝土、陶瓷、金属等材料范畴。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化学结构的可设计性,在自愈合功能的调控方面展现了特有的发展潜力。但遗憾的是,目前可自愈合的高分子材料大都是基于非可降解或者难以降解的烯烃类聚合物。因此,研发性能优异的具有可降解性能的自愈合材料,成为当下趋势。
近日,浙江大学伍广朋研究员在前期嵌段型二氧化碳材料设计、合成和自组装的工作基础上(Macromolecules 2016, 49, 807;Nano Lett. 2017, 17, 1233;Macromolecules 2018, 51, 791),通过学科交叉首次利用“一锅法”高效制备了具有自愈合性能的嵌段型聚碳酸酯共聚物材料。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的《Macromolecules》上 (Construction of Autonomic Self-Healing CO2-based Polycarbonates via One-pot Tandem Synthetic Strategy, Macromolecules, 2018, 51, 1308. )。
图1. 嵌段型聚碳酸酯材料的一锅法合成策略和材料成膜后的样品
该研究工作中,作者利用三种高效的化学反应:环氧烷烃的水解反应、链穿梭聚合和烯烃-硫醇点击反应(图1),实现了嵌段型聚碳酸酯基聚合物的高效定量制备。通过应力-应变测试,发现制备的嵌段型聚碳酸酯材料在室温下愈合1 小时,材料的断裂应变、最大应力和杨氏模量即可实现~90%的完全恢复,且材料展现了优异的透明性。
图2. 嵌段型聚碳酸酯材料自愈合实验和对应的应力-应变测试曲线
作者通过NMR和FT-IR对自愈合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发现该材料强健的自愈合能力是酰胺之间的同种(homo-)氢键和聚碳酸酯骨架羰基和酰胺间的异种(hetero-)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3. 嵌段型聚碳酸酯材料自愈合机理图
上述研究首次拓展了二氧化碳材料在自愈合材料上的应用,为可降解聚碳酸酯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博士研究生杨贯文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浙江大学伍广朋研究员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Darensbourg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7b02231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日本东京大学开发出可自修复愈合的硬质聚合物玻璃
兰博基尼和MIT联手打造未来派超跑:撞击出现裂缝后能“自我愈合”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和清华大学危岩教授:用于控制释放和3D细胞培养的高效自愈合和双重响应性纤维素基水凝胶
香港理工大学郝建华教授:基于可修复聚合物和磁辅助电极的全自愈和形状可剪裁摩擦纳米发电机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制备出一种可自愈合的弹性半导体聚合物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