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共轭大环聚合物的概念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多孔有机聚合物一直以来主要由小分子单体组成,但受到骨架结构的限制,在材料内的进一步可控功能化已成为限制材料应用的一个瓶颈。超分子大环芳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多的可修饰位点,并有着适当尺寸的空腔结构与可调的主客体性质。而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其优势互补并带来新功能一直是科研人员致力实现的目标。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etraphenylethylene-Interweaving Conjugated Macrocycle Polymer Materials as Two-Photon Fluorescence Sensors for Metal Ions and Organic Molecules(四苯乙烯交织的共轭大环聚合物材料用于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双光子荧光传感)”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共轭大环聚合物的概念。



单体四(4-乙炔基苯基)乙烯或以简单小分子对二碘苯作为连接片段构筑的材料仅体现出传统的单光子荧光,而将其替换为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大环分子柱芳烃后,不仅增强了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了量子产率,还表现出少有的双光子荧光性质。该新材料展示出了良好的溶剂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并对铁离子和4-氨基偶氮苯展现出高度选择性识别能力。这个工作展示了一条增强和提升多孔有机聚合物固有属性的新途径,即将超分子大环共价共轭引入到多孔材料内部,这不仅能大大丰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种类,也有望在吸附分离、有机光电、传感检测和疾病诊疗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文章链接:

Li, X.; Li, Z.; Yang, Y.-W.* Tetraphenylethylene-Interweaving Conjugated Macrocycle Polymer Materials as Two-Photon Fluorescence Sensors for Metal Ions and Organic Molecules. Adv. Mater. 2018, 30, 1800177. DOI: 10.1002/adma.201800177.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800177


来源: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吉林师范大学许彦红教授:氟化物功能化含氮基团的共轭微孔聚合物,有效提高多孔材料对CO2捕获能力
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张杰鹏教授研究团队: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在化工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吉林大学姜振华教授与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合作在智能聚合物/氧化石墨烯的异质多孔膜及其离子传输性能方面取得进展
南京工大林宗琼研究员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其春教授在富氮-类石墨烯  多孔共轭聚合物与锂离子存储的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教授:共轭多孔聚合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新应用
中国科大在多孔有机聚合物离子膜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