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邓廉夫教授团队构建可血管化的3D打印支架促进骨修复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1-04-03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骨修复重建过程被认为具有多阶段的生物级联反应,依据其组织学优势表现,基本可分为血肿期、纤维性/软骨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和骨痂塑形/改建期等四个时期。骨损伤后,随修复的进展,纤维/软骨性骨痂将被骨性骨痂逐渐代替,血管侵入是启动骨替代过程的标志性事件。有效血供的再恢复,对维持并保证骨塑建/骨改建过程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目前,用于骨修复的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存在血管诱导和骨诱导活性较弱的缺陷,进而无法实现模拟骨修复过程中血管侵入的生理过程达到最佳的骨修复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邓廉夫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血管化和骨发生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近期,该团队构建了能够激活HIF-1α信号通路的可降解3D打印支架来解决骨修复支架血管化和骨诱导活性不足的难点。该团队通过自组装的方法构建了负载去铁胺(DFO)的3D打印聚己内酯(PCL)骨修复支架。体内外研究表明构建的3D打印支架具有优异的血管化和成骨活性,能够快速的促进大鼠股骨远端巨大骨缺损的修复。利用DFO来激活HIF-1α信号通路,不仅对血管化和骨发生发育的偶联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同时还证实了其对成骨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也有影响。该研究设计通过靶向调控HIF-1α信号通路,构建了一种兼顾血管化和骨诱导活性的3D打印骨修复支架,实现了3D打印支架能够模拟并促进生理状态下骨修复重建过程中血管化的关键步骤,为功能化3D打印支架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转化前景。


图1. 表面负载DFO的3D打印PCL支架。


图2. 可血管化3D打印支架大鼠股骨远端骨缺损部位的骨修复和血管生成评价。


研究成果以“Vascularized 3D printed scaffolds for promoting bone regeneration”为题,发表于Biomaterials 2019;190–191:97-110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燕宇飞陈皓张宏博论文通讯作者为齐进、崔文国、邓廉夫。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18.10.033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香港理工大学胡金莲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可自行填补骨头缺损部位的骨骼支架
天津大学刘文广教授和中科院阮长顺副研究员: 直接3D打印高强度杂化梯度水凝胶支架用于骨软骨修复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成果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
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许硕贵教授设计一种新的仿多肽抗菌囊泡: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一箭双雕”促进骨修复
3D打印高强度生物活性水凝胶用于骨组织修复
细胞的诺亚方舟—— 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课题组在可注射支架和组织工程领域取得新进展
南京大学李承辉副教授、左景林教授课题组制备出高强度刚性自修复材料用于3D打印和医用外固定支架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