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于淑会研究员和孙蓉研究员在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得新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筹)在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对填料粒子的设计,将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钛酸钡粒子与具有高击穿强度、高热导率的氮化硼纳米片进行结合,形成特殊结构的复合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后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介电储能性能。相关论文以Significantly Enhanced Electrostatic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Polymer Composites by Introducing Highly Insulating-Ferroelectric Microhybrids as Fillers(高绝缘-铁电复合微粒显著提高柔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静电储能性能)为题发表在权威刊物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进能源材料》,2018, 1803204,IF=21.875)。罗遂斌高级工程师为第一作者,于淑会研究员孙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电介质储能技术具有异常快的能量转换速率,同时具有工作时间长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经在现代电子电力工业如可穿戴电子、混合动力汽车、武器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方向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材料。


图(a) BT@BN复合颗粒的制备流程示意图;(b) BT@BN复合颗粒TEM照片;(c) 复合材料击穿强度。


为此,研究团队将氮化硼纳米片(BNNS)与钛酸钡(BT)纳米颗粒的分散液进行混合和抽滤后,在较高温度下处理,一定程度上熔融的BNNS将BT颗粒紧密包覆,形成复合颗粒BT@BN。结合氮化硼的高绝缘性和钛酸钡的高介电常数,降低PVDF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增强钛酸钡的极化,获得击穿强度(PVDF基体的1.76倍)和电位移(580 kV/mm时电位移为9.3 μC/cm2)的显著提高,得到高储能密度(17.6 J/cm3, PVDF基体的2.8倍)电介质储能材料。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广东省产学研、先进院优青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enm.201803204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相关进展

香港中文大学廖维新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汪正平院士、孙蓉研究员团队高性能电磁波屏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孙蓉研究员团队在高性能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汪正平院士与孙蓉研究员团队利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出新型柔性压力传感器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汪正平院士与孙蓉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应变传感器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一种显著提高聚合物电介质高温储能特性的通用化、高通量、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

清华大学沈洋教授课题组在柔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同济大学翟继卫教授课题组在聚合物复合储能电介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