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学朱亮亮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单分子荧光–延迟荧光双发射构建三维比率型荧光探针新方法

复旦高材生 高分子科技 2021-06-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在化学和物理检测中荧光信号可视化传感是重要方法之一。除了在传统应用中识别目标物质外,将荧光探针应用到微环境中检测化学或生命科学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变化也在时下备受青睐。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朱亮亮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单分子荧光–延迟荧光双发射构建了三维比率型荧光探针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人员将建立的3D比率发光传感系统进一步应用在复合磷脂体系极性变化的精准检测中,有望为膜病变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据介绍,大多数荧光探针通过单发射信号的响应变化来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探针浓度或者流体性能的变化等因素很容易引起错误信号的读取。近几年,通过荧光校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干扰因素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利用具有双发射荧光的此消彼长特性进行自校准。然而,仅使用荧光发射容易和很多环境介质的自荧光物质的信号重叠。因此,同时克服这些干扰因素成为了探索和发展新荧光技术的一个很大难题。


最近,朱亮亮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在单个分子上实现荧光(FL)-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双发射行为来打造全新的探针分析技术。TADF作为一种无金属诱导的长寿命发射促进了有机电子学的发展,被称作第三代OLED材料。朱亮亮研究员表示,“我们期望利用TADF信号的发射波长和寿命的同时变化和FL的相对恒定性的分子双发射策略设计新型传感器。”以感应环境极性变化为例,TADF作为感应信号,其发射波长和寿命都随环境极性变化而变化;FL作为内标参考信号,其波长和寿命均不随环境极性变化。


图1 利用单分子荧光(FL)-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双发射的思想构建三维比率型探针方法


朱亮亮研究员课题组进一步建立了一种三维比率发光传感系统:环境极性(X-轴)、比率波长(Y-轴)和比率寿命(Z-轴)。与传统的二维曲线应用相比,该三维分析系统的构建大大减小了测量误差,提高了应用精确度。


图2 将探针分子应用到复合磷脂系统中通过指示极性变化反映胆固醇含量和膜病变的关系,整个过程具有可视化的便捷性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生李旭萍为论文第一作者。理论计算和光谱解析部分得到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和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帮助。相关工作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CN2018100470946)。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8684-2


相关进展

复旦大学朱亮亮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生物大分子的模板选择性策略实现拓扑寡聚反应分子量的控制

复旦朱亮亮课题组在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生物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复旦朱亮亮课题组利用结晶自组装构建聚集诱导荧光-室温磷光双发射体系

复旦朱亮亮课题组实现寡聚芳丁二炔的可控光制备和长寿命发光应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