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发展了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可激活探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进行超灵敏和高保真成像
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研究表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被认为是该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标志。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院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在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对Aβ斑块进行原位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Rational Design of Near-Infrared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ctive Probes: In Situ Mapping of Amyloid‑β Plaques with Ultrasensitivity and High-Fidelity”为题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9, 141, pp 3171–3177),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在体内的作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成像领域。课题组采用 “step-by-step” 的理性分子设计策略发展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active)分子探针,成功解决了商业化染料ThT/S受限于发射波长较短,聚集淬灭引起的荧光信号失真,“always-on”的背景噪音干扰,和无效的血脑屏障(BBB)穿透性等固有缺陷,实现了对Aβ斑块进行超灵敏和高保真的原位成像。
基于近红外可激活的荧光探针QM-FN-SO3对Aβ斑块显著的结合能力、有效的BBB穿透性能和优异的光稳定性,实现了超高的信噪比(S/N)。AD-模型小鼠大脑组织切片和尾静脉注射的AD-模型小鼠活体成像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探针QM-FN-SO3能够实现对AD-模型小鼠大脑中Aβ斑块的准确结合和近红外荧光标记,并有望代替市售染料ThT/S进行更高保真度的组织学染色。
2015级博士研究生付伟和博士后燕宸旭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并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在生物成像测试方面得到了得到了上海药物研究所章海燕课题组的大力支持。
该研究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共同资助完成。
相关链接: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8b12820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相关进展
复旦大学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在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刘瑞源副教授:聚集诱导发光活性近红外荧光有机纳米粒子用于长时间无创监测肿瘤生长取得新进展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新加坡国大刘斌教授、华南理工赵祖金教授: 高效近红外荧光基团用于靶向光动力疗法和体内双光子荧光生物成像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