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材应用拓展取得新进展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 2022-05-05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拓展天然材料的现代应用,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木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环境友好的植物材料。然而,长期以来,木材作为生命体受限于生长尺寸、缺陷、兼顾生命需求等,其性能不能满足现代需求,从而使得其应用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家具等领域。表面微纳结构是很多光学、光子学等器件的基础,如果在木材的表面实现微纳结构的调控,将突破其传统应用领域,实现其光学、光子学等材料和器件的新应用,甚至发展完全生物降解、可抛弃的环境友好材料与器件。然而,木材是由纵向排列的细胞构成的多孔结构,微米尺度的粗糙表面难以构造纳米结构。此外,木材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天然纤维素没有热塑性。因此,在木材表面实现精密的微纳结构仍是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和挑战,南京大学祝名伟教授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基于木材材料及其纤维分级结构的特点,通过部分去除木质素使微纤丝之间可相对移动,获得木材的类似塑性的力学特性,并在室温、潮湿条件下对木材表面进行纳米压印,然后通过干燥重新形成纤维间的氢键,从而将微纳结构完整、精确地复制到木材表面,实现了木材表面结构的尺寸范围从纳米到微米大跨度的图案的制备与调控能力。


图1 木材的表面微纳结构的实现


该团队通过使用不同的模板,成功制备出了尺度跨度从约40nm纳米半球到的尺度约50微米的压印图案(图2)。从这些图案的高清晰度和保真度可以看出,这种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得复杂、多尺度的微纳图案。通过多次压印,该团队利用一维光栅实现了木材表面的二维点阵结构。这意味着通过有限的模板类型多次压印,可以在木材表面制备复杂的图案和多尺度的复合结构。


图2展示了使用各种模板在去木质素木材表面的压印能力。木材表面的图案可以从纳米到数十微米的广阔范围。a)大小为40~ 90 nm的纳米点的表面图案;b)表面直径1.6μm 微米凹球图案;c)三角形边长50μm的浮雕;d)NJU标志在木材表面的图案;e) 2维点阵可以用一个光栅模板重复,以不同的角度在木板上刻印两次获得;f)表面有纳米光栅的微尺度半球的多尺度复合结构也可以通过双重压印来实现。


该团队还以木材微透镜阵列(MLA)展示其潜在的光学材料和技术应用。分别制备了凹透镜和凸透镜木材微透镜阵列,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成像,如图3所示,字母“F”的微缩图像得到了清晰的识别,显示了木材 MLA具有良好的成像能力。跟传统制备微透镜阵列的材料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比,木材MLA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150℃的高温下,木材MLA没有任何结构改变仍然具有成像能力。木材表面微纳结构的获得,拓展了木材在环境友好的绿色光学、光电子学等新的科技应用领域。


图3 木材基微透镜阵列的展示。a)使用MLA的光学成像装置原理图,其中图像效果以“F”字符为目标进行演示。b) 凸木MLA微球直径≈6.5μm的SEM照片。插图是光散射点图案。它们的周期性排列表明了大范围内MLA的周期性。c)木MLA的成像效果,其中清晰的字母“F”边缘清晰可见。d)相比之下,在150°C时PS MLA图像不清晰。e)凹木MLA也表现出良好的图像效果。


以上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903270),Nature对该论文进行了Highligh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138-7。论文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黄大方、硕士吴佳扬,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陈朝吉;通讯作者为南京大学祝名伟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903270


相关进展

南京大学祝名伟副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合作:木材制备各向同性透明纸研究上的新进展

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课题组:超级阳离子木头

胡良兵教授和尹晓波教授等合作 Science(辐射制冷结构材料):将超级木头送热上太空,辐射制冷效果高达10度,强度媲美钛合金

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和李腾教授团队:比钢还强且可完全降解的低成本高性能环保材料

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和李腾教授团队: 让木材像钢铁一样坚硬!

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受肌肉启发的高度各向异性、高强且离子导电的水凝胶
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和科罗拉多大学杨荣贵教授:各向异性的纳米纤维素用作超隔热纳米材料
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高效的介孔木质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副教授:超强超硬纤维素纳米纤维美国华裔科学家发明廉价的“降温塑料”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