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卢红亮教授、张卫教授团队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王家成研究员合作在仿皮肤柔性传感用于盲文智能识别研究中取得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卢红亮教授(通讯作者)、张卫教授(通讯作者)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家成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制了一种仿皮肤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基于此传感器,有望实现盲文的智能识别。该研究成果以“A Skin-Like Sensor for Intelligent Braille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doi: 10.1016/j.nanoen.2019.104346,IF=15.548)。上海硅酸盐所-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赵学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视障人士尤其是盲人信息获取障碍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盲人总数约为4000万,其中中国是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盲文是视障人士和盲人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现有的盲文识别方法中,盲文特征点的提取通常是手工进行的,费时费力,无法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效性,同时识别精度往往很低,抗干扰能力也较差。因此,开发一种高精度、实用的盲文识别装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仿生电子皮肤等智能传感领域逐渐成为研究者的探索热点,柔性传感技术的实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传感器件形态和功能的认知。其中,电子皮肤是通过电学信号的集成与反馈来模拟人体皮肤感受外界刺激(压力、温度、湿度)的新型电子器件。 


在该研究中,基于人体皮肤结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仿皮肤式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智能盲文识别。该传感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三个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的随机高斯分布(RGD)棘突,以Ti2C-MXene多层膜为中间导电填料,以商用聚酰亚胺(PI)基叉指电极为基底。利用COMSOL多物理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阐明了RGD棘突和Ti2C膜在柔性触觉传感器中的作用机理。该传感器灵敏度可达507 kPa−1。此外,本研究首次采用随机决策森林算法,利用这种柔性触觉传感器实现了盲文实时有效的智能识别。


仿皮肤式传感器的设计概念和合成过程


随机高斯分布棘突的力感知机制


Ti2C-MXene的表征及作用机理


仿皮肤式传感器阵列在地形扫描仪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传感器阵列实现盲文实时识别


未来,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开展大面积、高灵敏、高分辨、自供能传感器件的研究应用,努力实现柔性传感器件的产业化、实用化。这将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可穿戴领域的快速发展。     


文章链接:  

https://sciencedirect.xilesou.top/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19310535 


来源:复旦微纳传感器课题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相关进展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开发出无线皮肤传感器,可舒适、便捷监测心跳、呼吸和运动

清华大学冯雪教授课题组在三维多孔压阻材料制备及类皮肤柔性压力传感器中取得重要进展

哈工大在智能人工皮肤传感器领域取得进展

日本利用塑料膜研发创可贴式皮肤传感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