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工业大学汪勇教授团队:微波处理嵌段共聚物,秒变纳米多孔材料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01-15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 BCPs)由于嵌段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性能够发生微相分离,将尺寸为~5-100 nm的分相结构转变为孔道所得纳米多孔材料在膜分离、催化和药物传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简单且高效的嵌段共聚物致孔方法仍有待发展。选择性溶胀法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无化学变化、无质量损失且表面自发功能化的致孔方法,能够用于制备孔结构高度规整的嵌段共聚物多孔材料。目前,如何促进选择性溶胀的致孔过程,显著提高致孔效率,以推进嵌段共聚物多孔材料的放大制备及实际应用成为研究重点。

基于前期工作,南京工业大学汪勇教授课题组建立了选择性溶胀的致孔新方法,并在聚苯乙烯基和聚砜基嵌段共聚物的致孔中得到广泛应用(Acc. Chem. Res. 2016, 49, 1401-1408;Macromolecules 2020, 53, 5-17)。前期研究主要基于热溶胀过程,近日,该团队提出了微波强化选择性溶胀的新策略(图1)。溶胀剂分子在微波环境中剧烈碰撞,致使体系温度急剧上升。分子的剧烈运动加速其进入致密嵌段共聚物膜的速度,并增强溶胀剂与可溶胀嵌段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整个选择性溶胀致孔过程可在30 s内完成,从而获得孔道连续贯穿的嵌段共聚物纳米多孔薄膜。


图1.微波强化选择性溶胀制备纳米多孔嵌段共聚物薄膜。(a)乙醇温度随微波时间变化;(b)嵌段共聚物薄膜开孔形貌图。


该团队所提出的微波强化选择性溶胀的快速致孔策略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实现多种两亲嵌段共聚物的高效致孔,同时能够在高力学强度的聚砜基嵌段共聚物中迅速引入较高的孔隙率(图2)。相比热选择性溶胀法、嵌段蚀刻法等传统致孔方法,微波强化选择性溶胀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突出优势,为嵌段共聚物纳米多孔材料的连续生产奠定基础。


图2.微波强化选择性溶胀膜厚增加对比图。微波溶胀和热溶胀分别在800 W和50℃条件进行。


本论文发表于《Macromolecules》期刊,题为“Producing Nanoporosities in Block Copolymers within 30 s by Microwave-Boosted Selective Swelling”。本文通讯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汪勇教授,第一作者为史贤松博士。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0c00650


相关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汪勇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封面论文:嵌段共聚物分离膜放大制备方面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何凤课题组在嵌段共聚物超分子自组装领域上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南开大学史伟超研究员课题组:嵌段共聚物体系中缺陷结构的形成机理

北京大学于海峰研究员课题组在超分子液晶嵌段共聚物领域取得进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爱华课题组:一锅法高效制备交联嵌段共聚物纳米线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