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退学,为何成为越来越多研究生的选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术志 Author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浴火凤凰
近年来,高校学生退学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主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
更有退学大学生开设了“中国退学网”,专门介绍世界名人的退学传奇、分享个人退学体会等。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也曾在其“热点调查”栏目中进行过“是否支持大学生退学”的调查,结果令人惊讶:
18%的网民表示反对,认为“退学之后,除少数人通过努力再次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外,由于没有文凭,绝大多数人则并不被社会接纳。”
硕博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代表,近年来的退学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为何历经“千锤百炼”、吃过“千辛万苦”、打败“千军万马”才取得的研究生资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退学呢?
身心健康问题,成为主动退学的头号诱因
近年来,硕博士自杀事件频频报道。
2009年6月,北京大学研究生贾昊坠楼身亡。
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从图书馆六楼跳楼。
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溺于灞河。
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
2019年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博连读生胡坤在宿舍猝死。
……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面向全球26个国家、2200余名研究生的调查报告,受访者中九成为博士生,理工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比例大致为1:1。
这份题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危机》的报告表明,研究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均为普通大众的6倍,有中度到重度抑郁或焦虑的受访者分别约占总人数的40%。
身心疾病主要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有调查显示,75%研究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研究生认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占16.7%, 因恋爱问题而感到压力的占8.3%。
而研究生普遍缺乏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博士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压力最大,普遍焦虑和抑郁高发的人群。
来自实验上周而复始的挫折;
来自毕业的无时不在的压力;
来自同辈的无影无形的对比;
来自父母的殷切如故的期望;
让本来就内心脆弱、已近而立之年,却又无所以立的博士生没有任何安全感。
而在所有的焦虑和抑郁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最重要的一条。
经历过焦虑或抑郁的研究生,有50%的人不认为他们的导师提供了真正的指导;超过50%的人不认为导师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自然》杂志2019年的一项针对5700多名博士生的调查中,有将近1/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换个导师。
前几天,我的一个博士师弟,疫情在家呆了三个多月,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主动退学。
用他的话说,每天在学校和实验室里太封闭,根本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本来师生关系就有点紧张,加之所做的课题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荒废四五年的时光只为一纸文凭,况且他也不是在乎文凭的人。
他决定退学,很坚定,很果断,只为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
厌学,主动退学的直接原因
据统计,2017年到2020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为200万、238万、290万和341万,增长率分别为19%、21.8%和17.6%。
考研人数的激增,主要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很多高校毕业生为了逃避现实,或幻想读了硕士、博士后有较好的前程而考研、考博。
有很多“老油条们”却意味深长地说:
“实验室来了兴高采烈、干劲十足的新同学,我们都默默看着不说话,那股兴奋劲儿持续不了多久。”
科研学术不是靠一时的新鲜感和兴奋劲,而是必须有充足的动力。
缺乏十足的学习动力,加上硕博研究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很多研究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失落,甚至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如果导师经常批评的话,会对消耗殆尽的学习兴趣以严重打击。
原来本科时的“即时反馈”效应,在研究生阶段作用不再明显,最终会导致彻底失去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受社会上金钱万能思潮的冲击,很多研究生认为上学不如经商赚钱,关注度和兴趣点的转移,也是造成厌学而退学的重要原因。
有一位博士生用文言文写了一份退学申请书:
科学者, 分科之学也。 辨其不可以辨,智其不可以智,行其不可以行,竭尽物利而穷极人欲。 然飘风不可终日,暴雨不可满朝; 日中则昃,月满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乎? 斯不善者大焉,终致乱矣。
吾之不志于此,知止而退,以思不出其位,无咎而已矣。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信哉斯言。
字里行间遍布迷茫和失落,可见他已经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
退学,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自我解脱。
找到理想工作而主动退学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即使是硕博士研究生也越来越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而硕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也将突破80万。
试想一下,这950多万涌入就业市场,其惨烈程度难以想象。
加之,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到处都是裁员减薪的惨淡景象。
也许有人会说:硕博研究生的工资指定比本科生高出许多。
近日,《202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报告》出炉,毕业生平均期望薪酬为6930元。
而据《2019届中国高校研究生岗位薪酬学历排名》显示:
博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15355元;
硕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8777元;
学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5999元。
但这要区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地区等综合因素影响,加之硕士毕业比本科多3~4年,博士毕业比本科至少多6~7年的时间。
学历往往在毕业初期最重要,后期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
很多硕博士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学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用,甚至会被用人单位打上“高学历低能力”“华而不实”之类的标签。
同时,多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能领取维持生活的补贴,可能学业结束后略有节余,但与已经工作3年甚至7年的同学相比,既得的工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心中落差难以平复。
所以,许多硕博研究生面对毕业后工作的不确定,如果眼下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也会毅然放弃学业,打算通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去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学术信仰的崩塌,是主动退学的另一诱因
很多研究生还是怀着科研学术梦想。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
在看似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其实背后隐藏着论文灌水、抄袭造假、学术垃圾、利益交换等等潜规则和套路运作。
有的导师为评职称、应付学校考核,强制要求研究生去写论文,而不是因为真正拥有科研成果而去发表。
而研究生只能靠两个字:“抄”和“拼”。
有的论文明明都是糟粕,使用的算法明显有问题,却通过个人关系、利益输送途径都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
面临着科研学术的种种恶劣行径,着实给研究生们原先一直秉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科研”的信仰,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生的科研理想自然也就会破灭,态度从无限憧憬科研,转变为按时交任务就得了的消极应对。
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信仰崩塌时,选择退学也是一种解脱。
研究生选择主动退学,没有正确与否。
只有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资讯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