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该不该跳?
本文作者陶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能说学生说的一定是荒谬的,他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某个客观事实对他造成了影响。作为老师,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主要的理据其实就一条因果关系。
因为跟生化环材一样辛苦的专业拿的钱比生化环材多得多,跟生化环材一样穷的专业工作强度比生化环材低得多,所以说生化环材是天坑。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因果关系不值一驳。这就好比我们老师写基金的时候经常论证自己选题的创新性的时候,总是说前人没有或者很少做这方面的研究,少做不代表创新,少做可能只是冷门而已。同理,即使钱少人累是事实,也不代表天坑,钱少人累可能只是劳动密集型,或者行业平均利润率低。
下面说几句个人观点,倒不是反驳这位同学,如果某乎上的观点是你人生的指路明灯,你就认为是天坑,那你就跳,早跳早轻松,跳去金融、国贸、软件等,毕竟是个人选择;如果你认为坑不坑的事情需要理性看待,请继续读下去。如果生化环材是坑的话,煤矿专业岂不是坑中坑,挖掘机专业岂不是挖坑专业?闲言少叙,进入正题。
一、生化环材并不是发家致富的专业。大学办专业,不会去考虑挣个三瓜两枣,一定是国家有需要和行业有需求。有热门专业,就一定有冷门。学生和家长选专业,首先就优选能就业、会挣钱的。但是家长心里也清楚,我们家孩子几斤几两,不是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可以,专业服从调剂就已经显示了家长和考生的选择,这是你的选择,所有的结果你都要自己买单。想一想,这个逻辑是不是和结婚找对象是一样一样的,同样,婚姻也不是发家致富的门路。相比于金融、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生化环材等专业的起薪确实不能算高,但是文史哲农医法都是如此。发家致富的都是人,而不是靠专业,这就好比拼多多的黄峥学的是计算机,但是学计算机的又有几人是黄峥呢?如果我们有创业或者炒股这个专业的话,就都能发家致富吗?本科专业所能承载的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一个过程,并不是全部,如果你以后走学术道路,本科专业是你的知识储备一小部分,如果你以后走非学术道路,本科专业是你专业技能之一。尤其是在一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堂上所学的真的是九牛一毛。
二、坑人的不是专业,而是欲壑难填。当一个人固执或者桀骜不驯,必然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偏见,一旦有一种观点与之向左,便说别人是“偏见”,以此反复,乐此不疲。喝着生物降解的水,吃着光合作用的叶,被忽悠着购买高价的绿色有机食品;痛恨着化学物质,却不得不衣食住行用着化学品;喊着保护环境,教育孩子美丽中国,却又不愿垃圾分类,把有害垃圾随手乱丢;谩骂着装修建材气味难闻,追求着豪华奢侈,却又不愿意放弃过度装修并使用环保建材。如果有一个“资源调配”的专业,一定有很多人报考,但是现实中这个专业叫经济学;如果有一个“挖钱挖宝”的专业,一定有很多人报考,但是现实中这个专业叫考古学;如果有一个“自动数钱”的专业,一定有很多人报考,但是现实中这个专业叫会计;如果有一个“不劳而获”的专业,也一定有很多人挤破头,但是现实中这个专业叫复读。理想,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奢侈到过了头的理想。人人都想甜,甜过了头就是齁,结果可能是尿糖。
三、疫情当前更需依靠生化环材专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战胜疫情紧紧依靠广大医务工作者,但是很多人都清晰得明白,没有化学,没有材料,很多口罩、消毒液和防疫物资是生产不出来的;没有生物,很多核酸检测试剂盒是研发不出来的;没有环境,我们很多危废,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又将流向哪里?就像一位环境老师在课堂上跟同学举例说的那样,如果一个垃圾场在你家里,你肯定不乐意,因为垃圾臭,如果没有这个垃圾场,千家万户不能倒垃圾,家家都臭了。我们生化环材的学生要明白一点,你的使命就是设计一个不臭任何人的垃圾场。这个事情只能我们来,难度要金融的同学来设计?还是要商科的同学来设计?从近几年的数据看,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刨去考研和出国的数据,就业领域集中在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服务业,制造业,医疗卫生,政府机关/公共服务等行业的较多,后述几个,均有生化环材的学生进入就业。此外,生化环材中,化的就业是最稳健的,因为化学企业或化工厂可能比生工厂、环保厂、材料厂三者的总和还要多。今年很多做酒精和表面活性剂的厂都收益颇丰,便可见一斑。很多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外人看来无论学什么都很大概率成功的情况下,主人公当年选择了化学?
跳还是不跳,这是一个问题。选择权交给你的同时,也必将意味着承担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留在生化环材的学生,我想说,你若不离不弃,专业必将生死相依。离开生化环材的学生,我想说,好聚好散是修养,专业无罪不坑人,到处确有人坑人,自己坑自己。
本文转自陶涛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138-1238677.html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