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研究员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张立副教授合作发表仿生智能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张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发表仿生智能驱动器研究进展综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bioinspired actuators: from monofunction to multifunction。该综述总结了面向复杂变化环境应用需求的仿生智能驱动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详细介绍了从单功能到多功能演化的仿生智能驱动器的设计构建策略及其在生物医学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对仿生智能驱动器的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DOI: 10.1002/aisy.202000138)。杜学敏研究员团队成员崔欢庆助理研究员赵启龙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杜学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为适应复杂变化的自然环境,自然界中生物演化出了多样的驱动行为,如动态调节其身形、颜色和位置,大大提升了生物的生存能力。受益于自然界生物驱动行为的启发以及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仿生驱动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从单一变形驱动功能到集成感知、报告、运动等多功能演化的趋势,由此赋予仿生驱动器适应环境变化反馈调控以及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属性,极大拓展了仿生驱动器的能力界限和应用场景。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杜学敏研究团队在仿生智能驱动器的形变调控策略和机制(Adv. Mater. 2017, 29, 1702231; Research, 2019, 2019, 6398296; J. Mater. Chem. A, 2018, 6, 24748)、多功能仿生智能驱动器构建(Adv. Funct. Mater., 2020, 1909202; Matter, 2019, 1, 626; Materials Horizons, 2020, 7, 1341)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Natl. Sci. Rev., 2020, 7, 629;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1027; Adv. Mater. Technol., 2019, 4, 1900566; Adv. Mater. Technol., 2017, 2, 1700120;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2020, 6, 58)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图 1 仿生智能驱动器:从单功能到多功能的演化


本综述围绕以上研究以及该领域代表性工作,对从单功能到多功能演化的仿生智能驱动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此同时,还对目前仿生智能驱动器在环境响应速度、灵敏度、精确度以及多功能精准调控等方面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并就未来构建具有“感知-分析-驱动”更高智能的仿生驱动器进行了展望。 


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深圳市等科技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isy.202000138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相关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研究员团队实现激光程控形状记忆光子晶体的无墨彩写与复印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团队诚聘副研究员与博士后

受章鱼启发,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团队与吴新宇、徐天添团队合作研发出多功能微型软体机器人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研发出程序化诱导血管内皮化材料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微流控构筑微纳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综述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和吴天准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形状记忆高分子的可自展开柔性电极阵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团队诚聘博后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仿变色龙软体驱动器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综述:仿生传感与驱动材料研究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研究团队实现Na+/Ca2+触发传统水凝胶可控三维形变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形状记忆微阵列研究获新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在复合支架材料调控血管内皮重塑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团队构建仿生形状记忆支架可促进人工血管三维内皮化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副研究员研发出基于图案化亲疏阵列用于光子晶体自组装与信息存储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杜学敏和华东师大研究员张利东合作研发出“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