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解决植入材料异物反应新材料策略及应用进展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05-03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在植入体内后会面临机体异物反应的风险,导致植入体被纤维包裹,造成植入体的功能丧失并引发各种并发症。异物反应问题造成病人的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临床上卡脖子难题和制约植入材料与医疗器械发展的瓶颈。传统抵制异物反应的方法存在各种缺点,近年来研究者开始用新材料的策略来抵制异物反应并取得诸多潜在优势。因此,发现能够抵制异物反应的新型生物材料并研究其对异物反应的调控机制是重要科学问题,同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社会经济价值。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撰文总结和评述了抗异物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通过新材料策略来抵制植入异物反应及目前有限的三类抗异物反应材料和应用。该成果以题为“Dealing with the foreign-body response to implanted biomaterial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materials” 发表在Adv. Funct. Mater. (DOI: 10.1002/adfm.202007226)。


该综述总结了数十种植入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异物反应实例,剖析了异物反应产生的机制和关键过程(图1)。进一步还总结了传统抗异物反应的三类策略:1)通过改变植入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尺寸、形状、硬度、表面拓扑结构等;2)结合抗炎药物或生物制剂来压制炎症反应;3)在植入材料表面修饰生物活性分子来调控异物反应。这些传统策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解决了异物反应问题,然而这些策略都有各自的缺陷。通过优化材料的物理性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怎样的物理性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异物反应始终没有一个既定的规则和经验,且不同的植入材料和器械需要特定的物理性质,因此该方法仅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适用,不具有普适性。通过结合抗炎药物(例如皮质类激素)或生物制剂(例如抗炎症的蛋白类抑制剂)是抵制炎症和异物反应常用的策略,然而这些药物或生物制剂会带来毒性和副作用的担忧。此外,药物的稳定性问题造成这种策略难以实现长时间抗异物反应功能。生物活性策略同样也不是普适的方法,对于纷繁多样的生物材料,通常需要针对每一种特定用途的植入体或医疗器械的表面进行特定的功能修饰才能满足需求。此外,造成异物反应的源头因素: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在传统抗异物反应策略中依然难克服。


图1. 异物反应的机制,三类抗异物反应新材料及应用。


近年来,抗异物反应新材料出现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章重点介绍目前有限的三类抗异物反应新材料,即两性离子聚合物材料、改性的海藻酸材料和氨基酸聚合物材料(聚β-丝氨酸),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图2-4)。两性离子聚合物在材料表面能够形成较强的水化层,其较强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于抗粘附领域。基于其较强的抗粘附功能,羧酸甜菜碱(CBMA)水凝胶首先被报道具有抵制异物反应的功能(Nat. Biotechnol.2013, 31, 553-556)。此后,一些其他的两性离子类材料也被报道能够抵制异物反应,例如磺酸甜菜碱涂层、聚乙烯亚胺/海藻酸水凝胶材料等。第二类抗异物反应材料是修饰的海藻酸凝胶,其中一些含有三唑结构的海藻酸凝胶抗异物反应效果最好(Nat. Biotechnol. 2016, 34, 345-352),因此特定基团对免疫调控具有潜在的影响,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探索异物反应材料的构效关系。第三类抗异物反应材料是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今年3月报道报道的蚕丝蛋白启发的聚β-丝氨酸,这类仿生材料结构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不受环境电荷影响的特殊优势(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9586-9593)。


图2. 两性离子(羧酸甜菜碱)水凝胶抵制异物反应。


图3. 改性的海藻酸水凝胶抵制异物反应。


图4. 聚β-丝氨酸水凝胶抵制异物反应。


基于新材料策略,抗异物反应的应用不断被报道,该论文综述了抗异物反应材料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作为植入体本身、传感器涂层和细胞封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论文概述了抗异物反应材料在人工玻璃体、动态血糖检测涂层和胰岛封装的应用研究。通过抗异物反应新材料的策略,许多植入材料或医疗器械有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在未来成为功能优异的产品。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东辉是该成果的第一作者,刘润辉教授是通讯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7226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课题组:蚕丝蛋白启发的一类新型高效抗粘附和抗植入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德国应用化学》:发展新型多肽模拟物研究领域重要突破并展示治疗耐药菌感染潜力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德国应用化学》:建立条件温和、对水分不敏感的β-NTA开环聚合实现敞口制备β-多肽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与上海瑞金康复医院合作:发现模拟宿主防御肽的多肽聚合物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细菌显示广谱高活性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宿主防御肽模拟多肽聚合物抗临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JACS封面: 在生物材料表面调控细胞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基于β-多肽聚合物的生物医用材料抗菌表面修饰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模拟宿主防御肽的β多肽聚合物构筑高效抗菌表面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模拟宿主防御肽的快速、高效和广谱抗菌β-多肽聚合物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合作发表抗菌材料综述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NCA开环聚合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