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经常投稿对增强大学老师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术志 Author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老杨 


投稿是大学老师得以生存的基本技能,在核心越来越难发的背景下,不少研究注意到大学老师写稿累、投稿苦、发稿难的情况,忽视了经常投稿对大学老师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为填该领域国内外空白,我研究如下:


我的结论是:


经常投稿对大学老师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理由如下:




1. 经常投稿可以提升情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以前经常有人嘲笑我为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现在经过长期投稿实践,我已熟练掌握在朋友圈为编辑点赞的基本技能以及催稿的尺度,彻底扭转了过去“不催睡不着,一催就死”的尴尬局面。


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收费期刊,我独创了讨价还价的话术和方式,既不会让编辑拒绝,又能省下一些版面费。不过实践也证明,这套话术只适用期刊,不适用买菜。


2. 经常投稿可以提升对金钱的认识,避免拜金主义。


以前遇到收版面费的期刊,我总是反复看着工资条心疼、犹豫、骂编辑。现在每次把钱花出去,我总能淡定沏一壶茶,写四个字:钱茶一味。
3. 经常投稿可以坚定科学信仰,不搞封建迷信。


有些大学老师经常慨叹自己命里无论文,这属于封建迷信。


以前每次投稿,我也会仔细看天气预报,试图找出最适合投稿的天气和时辰,后来发现下雨不行,不下雨也不行。


经长期投稿训练,我已形成了何时何地皆可投的科学认识,打破了投稿时的神秘主义,杜绝了上香、烧纸等各种迷惑行为。


4. 经常投稿可以练就火眼金睛,分辨妖魔鬼怪。


在“百度一下期刊,你就上当”的今天,经常投稿的老师会在众多钓鱼网站中发现真正的投稿邮箱,也能甄别发来录稿通知的是不是真正的编辑。这是一种极高的媒介素养,难度不亚于在菜市场买菜时分辨菜是今天的还是昨天的。
5. 经常投稿可以锻炼良好的心理。
针对投稿了不知道编辑有没有收到,收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送审,送审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毙掉的亘古谜题,我独创了暴饮暴食的心理疗法。现在上班时等地铁,一连等七趟我都不会有任何表情。
当然,经常投稿也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每天都会去查看投稿的邮箱或者登陆某期刊的投稿系统,比吃饭还准时。
6. 经常投稿能够拓宽大学老师的研究领域,提升大学老师的学术视野。

由于很多热点研究都因为审稿周期太长而变成了历史研究,因而我转向了历史领域,现在著作颇丰,就差发表。


7. 经常投稿可以弥补代沟。


有些年轻人不讲武德,经常一稿多投,在劝他们“耗子尾汁”之外,我也经常纠结:一稿多投到底算不算学术不端?两个核心同时刊发了我的论文该咋办?直到一次酒后连投18个C刊,半年而不得,才发现不是年轻人不讲武德,是我想多了。


8. 经常收到拒稿能够增强大学老师的抗打击能力。


第一次拒稿会心灰意冷甚至怀疑人生,拒得多了就习惯了,这和找对象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单位一小伙,32岁时第一次失恋,寻死觅活,现在42了还没结婚,照样心如止水,据他亲口说,都是因为不断拒稿才练就了百毒不侵、油盐不进的良好心态。


9. 经常投稿可以锻炼语言能力。


最近给老婆发微信,她经常夸我文笔好,我哪里知道,我把最好的文笔和最美的自荐信都写给了……编辑。


10. 经常发普刊能够融洽同事关系。


最近C刊难发,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篇稿件,不管投稿的期刊有多妖娆,但折腾来折腾去,最终归宿大概率是普刊


普刊发多了,领导认为我虽然能力不行,但很努力;经常在知网查我论文的同事也不再把我当成评职称的竞争对手,而是亲切地送了我一个雅号:普刊老王子。


11. 经常投稿可以摆正心态,提升境界。


以前我的认识很偏颇,认为投的不是稿,是梦想,毕竟心若在,梦就在。


但最近两年,我的认识逐渐上升,在一个个漫长的等待之后我才发现,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投的不是稿,投的是寂寞。



相关资讯

国家正式出台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哈佛博士生教你轻松愉快地读博

看了一天其他博士生的日常,我自闭了

宝玉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被拒稿黛玉葬论文!

在中国,有100万人在“假装”读博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