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Nat. Photonics》:高效纯有机闪烁体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黄维院士和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安众福教授带领的创新团队在有机闪烁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打破重金属原子构建高效闪烁体的传统认知,成功地实现了无重金属纯有机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的高效辐射发光,同时展现了该类材料在X射线探测、成像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2021年元月11日(英国伦敦时间),相关成果(“Organic phosphors with bright triplet excitons for efficient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刊物——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上。

众所周知,闪烁体是一类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后能够发光的材料。X射线激发的闪烁体材料在辐射探测、安全检测、生物医学、国防军工和X射线天文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高效闪烁体材料多为以陶瓷闪烁体为代表的无机材料,其制备受限于高温合成,且难以在柔性基底上实现大面积制备。由于不含金属的纯有机材料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机械柔性高、加工性能优、可大面积制备等突出优势。因而,有机闪烁体可作为闪烁体家族的全新材料,尤其是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传统的纯有机材料主要由碳、氢、氮等质轻元素组成,对X射线的吸收较弱;另外,其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有机发光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三线态激子通常因跃迁禁阻而不发光,即只能产生源自于单线态的荧光发射。因此,生成比例达75%的三线态激子未被充分利用,限制了纯有机闪烁体材料的发展。因此,如何设计并实现高效的纯有机闪烁体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研究挑战之一。



针对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亮态三线态激子,提出了一种实现高效纯有机闪烁体的普适性设计策略。他们通过理性的分子设计,引入卤素重原子,不仅提升了X射线吸收能力,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三线态激子发光,进而提高了激子利用率并增强了纯有机闪烁体的辐射发光性能。该闪烁体材料对X射线的检测限为33 nGy/s,是医学X射线成像使用剂量的1/167。此外,该闪烁体还具有与商业化闪烁体材料相媲美的稳定性,展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鉴于其高效、稳定的辐射发光特性,他们成功将该类材料应用于X射线成像领域。该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为探索新型闪烁体材料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全新途径,有望为传统的无机闪烁体提供可靠的代替方案,而且为发展用于无损射线检测、医学成像等领域的柔性X射线探测器提供了全新策略。


这一突破性进展的相关实验的主要完成者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晓博士史慧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IAM团队的马会利副教授谢小吉教授王建浦教授、福州大学陈秋水教授杨黄浩教授、浙江大学杨旸教授、深圳大学王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国庆教授等从不同角度参与了此项研究。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0-00744-0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相关进展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多晶型依赖的动态超长有机磷光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与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合作《Nat. Commun.》:多彩聚合物长余辉研究新成果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报道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 首例多彩有机“夜明珠”

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课题组综述:无金属室温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IAM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课题组有机磷光新进展:兼具长寿命和高效率的有机长余辉材料

黄维院士和赵强教授团队:光热响应型单线态氧载体用于乏氧肿瘤持续光疗新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赵强教授研究团队在动态金属-配体配位用于多色再写纸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舒学文教授、朱锦涛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合作:关于穿膜肽用于延迟荧光纳米粒子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黄维院士、林进义教授团队:动态超分子氢键作用实现刚性共轭聚合物薄膜本征可拉伸性及其多级结构调控

黄维院士团队:有机小分子的多彩长余辉发光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Science Advances》:在调控光致变色响应行为用于安全打印领域的新成果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在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新突破性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团队赖文勇教授课题组:喷墨印刷高性能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课题组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新成果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在《自然》发文发现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刘举庆教授课题组:基于界面工程调控聚合物阻变存储器转变电压的新策略

南京工业大学IAM团队黄维院士、霍峰蔚教授和四川大学的黄鑫教授:具有感应功能的改性皮革用于多功能电子皮肤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和林进义副教授团队在宽带隙聚合物发光半导体及其光电子器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和王建浦教授团队在钙钛矿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黄晓教授课题组:层状材料异质结研究新成果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