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分子材料方向研究生:从11连拒到4连中,我做了什么?

小木虫qqwei 高分子科技 2022-06-09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来源:小木虫qqwei 、学术志


昨晚最后一篇文章接收,科研工作暂告一段落。这个月连续接收了4篇文章。

分别中的是:

Journal of Macromolecuar Science Part A

Analytical Letter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做的方向各不一样,其中既有自己比较满意的,也有垃圾文章,都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写出来的,之前被连续拒掉11次!

虽然杂志档次一般,但投稿经验尚可一谈。

先介绍一下背景。小弟是做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去年已经有一篇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保底,毕业无忧。我希望读书期间多涉及些方向,拓宽知识面,而不是只局限于组上擅长的工作,老板便同意我按自己思路自由发挥。以后的实验课题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我们老板人很好,十分为学生个人发展着想,即使是不喜欢搞科研的学生,老板也同意其出去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有利自己前途,还帮助其达到毕业最其要求。(***应当事人要求,此段略去***)

呵呵扯远了,回归正题。
11连拒的故事
就以接收这四篇文章的杂志给四篇文章编号

Journal of Macromolecuar Science Part A这篇是垃圾文章,是为辅助以前课题做的个小实验,关于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数据挺全,但没多少创意。老板意思是既然做了,就把写出来投了,好歹算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按照老板意思,从上到下,投到第五个杂志才接收,之前只被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审过稿,其它都是直接拒,最后找了个IF1一下的,终于送出去了。这篇文章贡献4次拒搞,且讨论价值不大。

Analytical Letters这篇是最坎坷的,最无奈的,让我深感时运不济。这篇文章是关于分子印迹的,实验很简单,完全是靠一点新意。最早投Analyst,主编认为方向不合适。直接改投Langmuir,送审。只有1个审稿人,可能方向不对位,给的审稿意见都不在点子上,问题不大,但给拒了。遂按照审稿人意思修改文章,继续投Langmuir,并且在cover letter中请编辑送个分子印迹专业的审稿人。再次送审。结果这次审稿意见回来,被批得一无是处、毫无创意。遭打击,修改后投Talanta。

就在这时,一篇国内分子印迹大牛做的、核心内容相似的文章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见刊,顿时,我的文章意义全无。而这位大牛也是我之前投Langmuir推荐的审稿人之一……也不得不承认,别人做得更精细,不过中间也有个不做这个的人很难看出来的缺陷。合情合理地被Talanta拒掉。

然后我跟这位大牛发了封邮件,指出这个缺陷并请教我的文章,大牛很平易近人地帮我分析了文章中的不足,并提出很多建议。修改,投了个IF1点几的Analytical Letters,大修后接收。这篇文章也贡献了4次拒搞。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这篇相对比较顺利,这个实验和最后一个是同时做的。这篇是关于材料表面抗蛋白污染和血液相容性的。先往高处投,投了Acta Biomaterialia,送审,被拒。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投JBMR-A,小修,接收。这是我所有文章中,包括以前的和以前参与的,最顺利的一篇,只贡献了1次被拒。

Polymer Chemistry这篇是我最寄予希望的一篇。是个偶然发现的现象,发现还没人专门研究,于是迅速设计了个实验。先投的Chemical Communications,送审,3个审稿人,1个大修,2个拒,当然被拒掉了。3个审稿人或多或少赞同新意,但指出个致命缺陷——理论深度不够,像实验报告……提的意见一大堆,我尽量修改,但是有几个要求补充的关键实验,我实在没有条件。

想着文章不长,就投了Rapid Macromolecular Communications,这次居然被主编人无任何理由直接卡擦了。拿着文章好好想了想,又把文章好好改了遍,增加了很多内容。离全文还是差了些,一篇快讯不是很好投,选了一遍杂志,看到RSC新杂志Polymer Chemistry收快讯较多,方向也合适,而且不用改格式,便决定投它了。

审稿一月,2个审稿人,都是小修意见,只有几个简单问题。最大问题是RSC快讯的三页篇幅限制,我的文章已经把三页挤满了。只得把一段不太重要的内容移到SI里面去,再加上根据审稿意见的修改。投回去,第二天便接收。这篇文章贡献了2次拒搞。

至此硕士生涯算是修成正果。接下来的最后一年不打算做新课题了,好好合计前途要紧。

11次拒搞是连续的,前后持续大半年时间,最后4篇文章接收都是这个月内的事情,也是连续的,终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面对11连拒,虽然很受打击,但从来没有失掉信心

一直给自己说,直接拒的不耽搁时间,送审了的总会有修改意见,增加经验值,都不是白投。那段时间,一封接一封拒信,被拒次数紧咬富士康跳楼人数。

我成了最不希望富士康有人跳楼的了。但是心态一直保持正常,6月时候,觉得投稿有点眉目了,还花了1周时间去穿越贡嘎,放松心情。
对于论文写作和投稿的个人经验
先谈谈写作,我除了自己的5篇文章,另外还帮别人,或合作项目写过好几篇。有一些写作心得。本人6级尚在屡考屡挂中,但是英文论文写得算是游刃有余,虽然谈不上造词精美,但是够用了,也是本组上文章写得最好的。

我的经验是,最忌讳自己去一个一个句子造。即使是写中文文章,自己造的词句也很难保证专业。我写文章前,都要把相关领域文章仔细读一堆,对文章谋篇布局、设段造词有把握了,才开始在电脑前开工。

我一般写文章主体部分只要3、4天,一天时间写Introduction,一天时间写其余部分,写不好的地方先留着,再花1、2天时间仔细写空着的部分和修改。写好以后,我们老板会和我一起再修改几遍。

我一般的写作顺序是先写Introduction,Introduction可简单可难写,简单的写法是把相关背景一遍遍陈述一番,最后加上一段介绍自己的实验,我的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那篇就是这样写的。难写的写法是,Introduction有逻辑性,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指出现有工作的不足-改进方法-不足,最后搬出自己的内容,能解决现有不足。这样写,文章新意一目了然,而且容易让读者顺着作者思路走。

难点在于这样写需要平时大量的文献积累。写好Introduction,我以此写实验、结果、讨论、结论,最后写摘要。所有的reference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些写好文章,再填reference和担心reference数量太少的学友,多半由于平时文献积累量不够。

投文章,如果不是很急,最好先投高一点杂志,只要送审了,审稿人一般都有很不错的建议,好好修改,让文章增色不少,再投就容易中了
再谈一点点科研经验
本人科研资历尚浅,只能说一点点。

首先要告诫大家的一点是,科研不要太依赖老板,即使是大牛老板,给了很好的课题,自己只用根据最高指示动手就行发出牛文,那样的文章永远是老板的,自己的能力提高不多。

一定要多有自己的思路,即使用不上,也得多思考。如果不幸跟了水平不高的老板,也不要气馁,自己上进,自己做东西,不管有没有发出文章,还是自己的能力提高。

谈谈设计实验。如果决定自己设计课题,先得对怎样才算个完整课题,有充分了解,最好先完成过老板给的项目。然后是能够定位设计好的课题的水准。

最好具备这两点基本素质再自己设计课题。首先把感兴趣领域的文章先看几十几百篇。杂志的只看题目,好杂志的看看摘要,很感兴趣看看Introduction,扫下图表,很重要的阅读全文。目的在于搞清文章的思路。边看边想,积累一定程度,思路自然就来了,可能来自于某系列文章,也可能看到某篇就灵光一闪。

对该领域大牛的文章,可以跟踪,看看大牛们的思路进化。有思路了,如果自己的实验条件跟得上,就可以开工了。最好有些可行性预研,以免日后做不出来,拖死在这个项目上了。我也设计过一些失败的课题,但都很快抽身了。

还想谈一点关于自己的科研缺陷,希望学友可以汲取教训。我虽然做的方向较多,但是每个方向都做得不够深入,造成每个领域只是有所了解,而为深究。反映到文章上,就是文章理论深度不够,我的后两篇文章深受其害。以后的时间,我肯定要选定方向,从深度上去专研了。

好了,个人愚见,就写这么多了。对学友有用最好,若无用,还请学友手下留情,当做笑谈罢了。

硕士期间,虽然冲击一区杂志的努力失败了,但是自己设计的课题都有了成果,也算满意了。

相关资讯

川大校长李言荣院士:人一生有两个阶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学位,二是评正教授

一作发表8篇SCI,这位博士生有多厉害?

28岁任武大教授,连发3篇Science,又发Nature

打破校史,发学校首篇Science的材料学博士,近日再发Nature!破解"百年谜题"

上交大博士生:博三经历5轮审稿被拒后,如今发10篇论文成为审稿人

这位材料学博士,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文章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