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院士团队: 电纺共轭聚合物杂化微米纤维发光调制与导电性研究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聚合物半导体以来,发光聚合物半导体由于可溶液加工、结构易修饰以及潜在的机械柔性行为,在未来柔性光电子技术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通常来讲,它们是一类由一系列稠环芳烃通过碳-碳共价键(C-C)联接,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质的第四代高分子材料。其中,π-共轭骨架诱导主链间易产生弱静电和π-π堆积作用,链间聚集体(H-或J-聚集)普遍存在于聚合物固体薄膜中,并决定着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器件稳定性。因此,通过调控链间弱作用和分子自组装行为,实现对发光聚合物组装体激发态发光的精准调控,是拓展高效宽带隙发光聚合物应用领域的重要方法。
聚芴类半导体作为最具实际应用潜力的宽带隙发光聚合物,因具有深蓝光、高荧光效率、易修饰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与其它发光聚合物类似,聚芴类材料在加工和后处理过程中呈现复杂的链构象行为和多相态转变特性,易诱导薄膜中微纳区域呈现各异的凝聚态结构,形成自掺杂的“主客体”物理微环境,为精准调控固态下材料的发光性质提供新的调控方案。因此,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在芴的9位引入羟基基团,所构建的调控聚芴发光材料的自组装行为,使其可以在溶液、纳米结构及薄膜中呈现出多彩发光性质。相比于薄膜旋涂制备工艺,具有可定向拉伸作用的电纺丝技术,可有效调控分子链的聚集作用及能量转移过程,为进一步调控超分子聚芴发光材料提供全新的制备工艺方案,也为系统研究分子聚集作用对发光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调节PPFOH与PVK的混合比例来调控PPFOH链间能量转移从而构筑了多彩发光的聚合物纤维,荧光显微镜图片显示(图2),聚合物共混纤维的发光颜色可以从深蓝(0.1%)、天蓝(0.5%)、近白光(1%)调节至蓝绿色(2%)、绿色(5%)和黄色(10%)。
为了系统研究聚合物链间能量转移,他们对PPFOH/PVK聚合物纤维的荧光光谱做了表征研究。从图3(a)荧光光谱中可以看到PPFOH/PVK聚合物纤维有两个发射区域:440~460 nm的蓝光发射和520~550 nm的绿光发射,前者主要来源于PPFOH芴基主链的发射,后者则主要归功于聚芴分子链间聚集体的发射。随着PPFOH与PVK质量比的增加,PPFOH/PVK聚合物共混纤维低能带发射逐渐增强(520~550 nm)而深蓝光发射(440~460 nm)明显减弱,这说明随着共混PPFOH含量增加,聚芴内部从高能发射带向低能发射带的能量转移逐渐增强。同时,随着PPFOH与PVK的共混比例的增加,PPFOH/PVK纤维中PPFOH聚合物链之间的聚集程度会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从而产生从PPFOH单链(蓝色发射)到链聚集体或激基缔合物(绿色发射)更为高效的能量转移。通过调控能量转移,随着PPFOH含量的增加,绿-黄光发射强度增加,同时,蓝光发射强度减弱,实现对复合纤维发光颜色的精准调控。从图3(b)色坐标中可以看出PPFOH/PVK聚合物纤维发光颜色可以从深蓝色(0.18, 0.17)调到天蓝色(0.24, 0.26)再到近白光(0.26, 0.30)、蓝绿色(0.31, 0.32)、绿色(0.30, 0.37)以及黄色(0.42, 0.40)。
在制备上述多色发射的PPFOH/PVK纤维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制作了纤维基二极管(如图4中插图所示),二极管通道约100μm,并测定了单根PPFOH/PVK聚合物纤维的I-V曲线(图4)。研究表明,PPFOH/PVK聚合物纤维显示出典型的半导体导电特性,且随着PPFOH含量的增加,纤维导电性越来越高。因此,他们进一步构建基于PPFOH/PVK纤维的PLEDs器件,分别将0.1%和10%两组PPFOH/PVK聚合物纤维样品作为发射层,研究表明基于0.1% PPFOH/PVK聚合物纤维器件EL光谱在400~460 nm和500~600 nm有两个发射波段(图5a),其中500~600 nm处存在强发射,这与电场下从PPFOH单链(蓝光带特征发射)到激基缔合物发射(500~600 nm)的强能量转移有关(图3a)。相对应地,基于10%PPFOH/PVK电纺丝聚合物纤维器件的EL光谱只在564 nm处观察到宽发射峰(图5b),说明能量完全转移到聚集诱导绿光发射带(图3b)。0.1%和10%共混纤维两组器件显示最大亮度分别为571 cd m-2和171 cd m-2(图5c),最大电流效率(C.E)分别为0.40 cd/A (10 V)和0.17 cd/A (11 V)(图5d)。基于PPFOH/PVK纤维PLEDs器件研究表明,PPFOH/PVK聚合物纤维在发光器件中具有潜在应用。
论文链接:
http://www.cjps.org./article/doi/10.1007/s10118-021-2542-y?pageType=en
相关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和黄维院士团队AFM:一体化中空花状COFs构建柔性透明储能器件
黄维院士和赵强教授团队:光热响应型单线态氧载体用于乏氧肿瘤持续光疗新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马云副教授课题组:响应行为可控的热致变色材料用于安全打印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赵强教授研究团队在动态金属-配体配位用于多色再写纸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舒学文教授、朱锦涛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合作:关于穿膜肽用于延迟荧光纳米粒子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黄维院士、林进义教授团队:动态超分子氢键作用实现刚性共轭聚合物薄膜本征可拉伸性及其多级结构调控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Science Advances》:在调控光致变色响应行为用于安全打印领域的新成果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多晶型依赖的动态超长有机磷光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与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合作《Nat. Commun.》:多彩聚合物长余辉研究新成果
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报道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团队 首例多彩有机“夜明珠”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在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新突破性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团队赖文勇教授课题组:喷墨印刷高性能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在《自然》发文发现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刘举庆教授课题组:基于界面工程调控聚合物阻变存储器转变电压的新策略
南京工业大学IAM团队黄维院士、霍峰蔚教授和四川大学的黄鑫教授:具有感应功能的改性皮革用于多功能电子皮肤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和林进义副教授团队在宽带隙聚合物发光半导体及其光电子器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和王建浦教授团队在钙钛矿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黄晓教授课题组:层状材料异质结研究新成果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