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课题组Small:“锂芯吸织物”实现超快制造高柔性和高循环稳定的锂金属负极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柔性、可拉伸和可穿戴电子设备对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柔韧性的电池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在各种备选电池中,二次锂金属电池是未来高能量密度柔性电池的理想候选。然而,有两个尚未解决的挑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首先,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锂枝晶生长和巨大的体积变化易造成固体电解质界面破裂,库仑效率降低,甚至电池短路和热失控。其次,现有金属锂箔的机械柔韧性较差;金属锂箔的屈服应变(≈1%)远小于工业柔性电池所需的拉伸应变(>5%),在重复机械弯折过程中极易发生破裂,甚至是断裂。
为此,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课题组第一作者常建博士模仿服装中排汗面料中的超亲水结构合理创新地设计了一种超亲熔融锂织物结构以实现超快制造高柔性和高稳定的锂金属负极(图1)。在排汗面料的超亲水结构中,为了使汗液能够快速扩散和蒸发,亲水性纤维被作基本构成单元来组装层次有序的编织结构,其中微米级尺度通道提供巨大的毛细作用力。汗液在润湿亲水性织物表面后,可通过多重毛细管迅速浸润和扩散,在每根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层,使其有效蒸发。根据这种非反应性芯吸结构设计,该课题组创新地设计了具有熔融锂芯吸结构的三维纤维织物,能够促使熔融锂自发地超快浸润和扩散。该三维锂芯吸织物主要是由氧化亚铜与金属铜双层同轴包覆的石墨碳纤维(GCF/Cu/Cu2O)构成:超薄的氧化亚铜外层对熔融锂的瞬间润湿可提供高亲和力;金属铜中间层可稳定熔融锂的同轴芯吸;石墨碳的核心层为可为后续的金属锂均匀性沉积与剥离提供合适的亲锂性。该锂芯吸织物主体能够实现以10 m2 min-1的超快平均速度来制造锂金属负极,比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涂层速度高一个数量级(图2)。重要的是,这种超快制造的锂金属负极可同时实现高库伦效率和优异的柔韧性(图3)。与磷酸铁锂或硫正极匹配后,组装的全电池在贫电解液条件下也可提供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柔韧性(图4)。
图1 三维织物锂负极的锂芯吸原理和制造工艺示意图
图2 锂芯吸镀铜织物的亲锂性能和毛细结构
图3 织物锂负极的机械性能
图4 织物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机械柔韧性
论文信息:
Rational Design of Li-Wicking Hosts for Ultrafast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and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Jian Chang, Hong Hu, Jian Shang, Ruopian Fang, Dahua Shou, Chuan Xie, Yuan Gao, Yu Yang, Qiu Na Zhuang, Xi Lu, Yao Kang Zhang, Feng Li, Zijian Zheng*Small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105308
相关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课题组AFM:在透气超弹液态金属导体材料上取得新进展
香港理工郑子剑教授团队《Adv. Mater.》:指明高能量密度柔性锂电池的工业化目标和实现途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团队合作AFM:开发一种高性能、抗干扰的可拉伸柔性应变传感器
北京大学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与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可穿戴织物传感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