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郭云龙课题组《J. Appl. Polym. Sci.》:链段与界面动力学定量决定固态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中的离子输运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室温下较低的离子输运速度阻碍了聚合物固态复合电解质(PCEs)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PCEs 中离子传输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该工作发现链段运动和界面极化过程对PCEs中的离子输运均非常重要,两者定量决定了离子传输速率。少量塑化剂(DEGDME)通过提高参与传输的离子浓度,同时加速链段与界面离子传输,提高了PCEs的离子电导率。所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离子电导达到了1.3 × 10-3 S/cm, 同时其具有高机械强度和韧性(剪切模量 G' > 1 MPa)。该结果为改进固体复合电解质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图 1 展示了代表性PCE中的微观动力学过程与电化学特性的直接关联。图1a和1b中的介电频域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被不同的过程主导:Ⅰ电极极化(EP), Ⅱ界面极化(MWS)和Ⅲ链段弛豫过程(α ,α2)。图1c和1d展示了由介电频谱转化为电化学阻抗谱(EIS)的结果,图中的虚线由εr*(ω) = 1/(iωZ*(ω)C0ε0)计算得到。三种过程的总和相加得到的黑色实线与原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微观动力学和EIS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强相关。也就是说,电化学响应可以源自离子传输参与的动态过程并由其控制,无需进行EIS测量就可以从微观动力学分析得到。离子电导最高的PEO18-LiClO4-10 wt% 500 nm-LLZTO-5 wt% DEGDME在室温下离子电导达到了1.3 × 10-3 S/cm, 其同时具有高机械强度和韧性(剪切模量 G' > 1 MPa)。图1d中G > G”也证明了样品处于固态



图 1. 代表性介电频谱和对应的Nyquist (a)介电频谱图。 (b) 介电常数虚部的分离。(c) 相同测试条件下的Nyquist图。 (d) 图(c) 中灰色区域的放大。(c) 和(d) 中的虚线和实线由(b)中的过程换算得到。所用样品为10 ℃下的PEO18-LiClO4: 10 wt% 100 nm-SiO2


为推导控制离子电导率(σdc)的方程,文章探讨了动态弛豫参数:弛豫时间(τinter, τα)和介电强度(△εinter, △εα)与σdc的联系。MWS过程和α过程与σdc关系为:,在对数图中弛豫时间与离子电导应为线性依存关系,如图3a, 3b的直线所示。图3还说明了加入DEGDME降低了界面和链段处的离子传导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离子电导。而介电强度的提升也体现了传输过程中离子数量的增大。


2. 样品中的离子传输. (a) 代表性的离子电导变温曲线。(b) PEO18-LiClO4-10 wt% 500 nm-LLZTO-5 wt% DEGDME的Nyquist 图和(c) 样品柔性展示。 (d) 30 和 50 ℃ 样品剪切模量函数的数据。剪切模量实部和虚部分别由实心圆和空心圆表示。


3. 直流电导vs.弛豫时间(t)介电强度(De) (a)  (c) 展30 ℃下的MWS 过程。(b)  (d) 为17 ℃下的α 过程。(a) & (b) 中直线斜率均为-1。(b)-(d)中实心圆和空心圆分别代表未加和加入了DEGDME的样品。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离子电导提升的原因。DEGDME 通过增加移动Li+的浓度(图 4a)和降低界面处的 LD(图 4c)显著促进σdc,而Li+迁移率(衡量离子通过PCE的能力的量度)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图 4b)。与惰性颗粒填充的PCE相比,无论是否存在增塑剂,陶瓷颗粒增强的 PCE 表现出更高的离子浓度(p)。重要的是,增塑剂的加入降低了活化能(图 2a),释放了一部分非活性Li+s参与离子传输,因此明显增加了p,如图 4a 所示。



4. 离子电导率(a)离子浓度, (b)离子迁移率 and (c) 德拜长度的依存关系。图中椭圆表示样品的范围和趋势。未加入和加入了DEGDME的样品分别在黑色和红色的椭圆内。


添加小分子后,MWSαα2过程显示出对σdc的类似依赖性,工作探索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简单的热流变材料中,常常假设这些过程表现出相同的温度依赖性。但是,这种耦合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成立的。例如图5a中,PEO: LLZTO-500nm的解耦度θ为0.3。而添加小分子会让τατinter成正比,如图5b所示。因此,小分子的加入提高了MWSα过程的耦合程度,缩短了离子传输需要的时间,加速了微观上的离子传输。


5. α 弛豫过程MWS过程的耦合。(a) ,  (b) 。实心和空心圆分别代表未加入和加入DEGDME(a)PEO: LLZTO-500nm解耦度的θ0.3

综上所述,加速的聚合物链段运动过程以及减小的电荷集中界面层释放了更多的离子,导致σdc的增强。这些发现揭示了多相复合材料中离子传输的原理,并为增加σdc提供了有价值的策略。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pp.52143


相关进展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课题组和张凯研究员课题组合作Angew: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揭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传质机理

NSR:这样的杂交固态电解质,可以抑制锂枝晶

Chem. Mater.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复合固态电解质),方能实现安全和循环双提升(锂空气电池)

耶鲁大学钟明江团队《Giant》:实现室温下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的高效传输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