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本忠院士/宝文理冯海涛教授/吉大王凯教授《ACS Materials Lett.》:力/热致发光增强蓝移型咔唑类发光体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7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开发对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外界刺激方式(比如压力、热、光、电等)的改变,实现对有机发光材料分子组装结构的重排和光物理性质的调控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有效手段。刺激响应有机发光材料在压力传感器和存储器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宝鸡文理学院AIE(聚集诱导发光)研究中心冯海涛教授联合吉林大学王凯教授利用实验室合成的咔唑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咔唑类发光体DCzPy图1A其刺激响应发光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DCzPy晶体在490 nm处发出蓝绿色荧光,经过轻度研磨后,DCzPy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发光蓝移(图1B。经过进一步的重度研磨,其荧光发射波长恢复到初始的490 nm图1C。X射线衍射实验(XRD表明,这种行为是由晶态到晶态转变引起的图1D

 

1. (A) DCzPy的分子结构和轨道。(B) DCzPy在365 nm紫外光下轻磨和重磨前后的照片。(C) DCzPy对应的PL谱。(D) DCzPy研磨前后的PXRD图谱。


为了深入理解压致发光的显著蓝移和Turn-on响应的内在机理单晶状态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在CHCl3/CH3OH混合溶剂中缓慢蒸发DCzPy溶液,得到了适用于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的晶体(图2A-C)。由于DCzPy中两个咔唑(Cz)单元的空间斥力,它们在晶体中形成了扭曲的分子构象。发现在相邻的DCzPy分子中观察到CN···π (dCH···π = 3.197 Å)、CN···H-C (dCN···HC = 2.735 Å)、π-π (dπ-π = 3.594 Å)、C-H···C-H (dC-H···H-C = 2.341 Å)等短接触相互作用。这些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限制分子内运动,固化扭曲构象。为了进一步验证机理,通过在THF/CH3OH的混合溶剂中缓慢蒸发,培养了另一个晶体结构的DCzPy(图2D-F),发现两种晶体具有相似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堆叠方式。

 

2. (A-C) CHCl3/CH3OH混合溶剂中得到的DCzPy晶体结构(CCDC No. 2201902)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D-F) THF/CH3OH混合溶剂中得到的DCzPy晶体结构(CCDC No. 2201903)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平面a:红色,平面b:蓝色,平面c:橙色。


随后,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水平对DCzPy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探索。将基团之间的二面角定义为θ1(1-2-3-4)和θ21-5-6-7)(图3A。当二面角为θ1 = 140oθ2 = 129o时,DCzPy晶体S1态的发射波长为498 nm,与实验中荧光光谱的最强峰(490 nm)近似。固定θ2 = 129o,从120o到175o扫描θ1,发射波长从540 nm逐渐蓝移到460 nm图3B。这种变化可以归因于不同的库仑作用与交换作用,是由于二面角θ1引起空穴与电子之间空间距离的变化,而空穴和电子的电荷分布几乎不变图3C基于理论计算所得的这些特征,推测DCzPy的结构变化是力致发光变化的主要原因。金刚石对顶砧(Diamond Anvil Cell, DAC)可以产生各向同性的静水压力,实现压力的连续调控及实时准确标定。研究发现,DCzPy在各向同性压力发生明显的荧光红移和减弱图4此外,测试了不同温度下DCzPy在薄膜的热响应性能图5),研究表明DCzPy分子在隐形防伪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6)。

 

3. DCzPy的分子和电子结构。(A) Cz与双氰吡啶基团之间的二面角θ1θ2。(B) 在TDDFT/MPW1PW91/def2-SVP水平上计算出随着θ1θ2增加时的激发能。(C) DCzPy的自然跃迁轨道。

 

图4. (A)在1 atm至16.15 GPa压力下,在日光和355 nm下拍摄的DCzPy晶体原位荧光图像。(B)在增加压力下测量的原位紫外光谱。DCzPy晶体在(C)加压和(D)减压下的发光光谱。在PL光谱仪(Ocean Optics QE Pro,λex = 355 nm)上进行测量。

 

5. DCzPy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图像(A) 298 K(B) 323 K(C) 373 K(D) 423 K(E) 473 K(F) 473 K局部变焦。DCzPy薄膜在(G) 298 K和(H和J) 473 K下的SEM图。

 

6。上图DCzPy防伪及光信息存储原理图。下图:相机拍摄的二维码在自然光以及273 K和473 K时手持紫外灯下的实际图片


相关研究成果以“Pressure/Thermo-Induced Hypsochromic-Shifted and Enhanced Luminescence Based on Carbazole Emitter为题发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宝鸡文理学院AIE研究中心杨均成博士、吉林大学付志远博士和南京工业大学马会利教授,论文通讯作者是宝鸡文理学院冯海涛教授、吉林大学王凯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315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0A1515110476)、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21KJXX-48)、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1JK0487)、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22TD-36)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terialslett.3c00216


团队介绍

宝鸡文理学院AIE(聚集诱导发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校级科研团队,中心聘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为名誉主任,中心现有教学科研型教师8人,2022年AIE研究中心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心负责人冯海涛教授现为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荣获第14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入选陕西省省级人才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宝鸡市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项目;获聘为《Aggregate》顾问编委。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研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包括Chem. Soc. Rev.; Coord. Chem. Rev. (2篇);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2篇); ACS Nano; Aggregate; Mater. Horiz.; Biomaterials; Chem. Mater. (2篇); ACS Materials Lett. (3篇)等期刊, 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文章总引次数超过2400次,H指数为25,相关成果多次被媒体和学术网站报道。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教授 ACS Nano: 手性AIEgen可视化对映异构体识别与拆分

李莉莉/徐万海/冯海涛 Biomaterials:可激活的糖肽自组装纳米激动剂,促进PKM2四聚化,调控肿瘤糖代谢并增敏化学疗法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邹勃教授Mater. Horiz.:二元协同效应制备高对比度力致变色材料

唐本忠院士团队冯海涛和丁丹教授JACS:通过超分子置换作用调控光敏剂暗毒性,实现高效光动力治疗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