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林蔡旭敏副教授、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CEJ:ESIPT禁阻的水杨醛希夫碱AIE分子用于双模态加密解密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7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在大数据时代,加密解密材料的发展对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水杨醛希夫碱因结构简单且制备容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加密解密领域。但目前大多数水杨醛希夫碱仅限于利用单模态光致变色进行应用,其双模态加密解密材料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的安全级别。


调控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顺反异构(ISO)双重过程可实现对水杨醛希夫碱的光致变色性能的调节。其中,ESIPT允许的两种双重过程(ESIPT+ & ISO+和ESIPT+ & ISO-)均已有报道,而ESIPT禁阻的机制还未有见。此外,聚集态的制备方法(结晶和快速沉淀)可影响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从而达到调控ESIPT的效果,进一步影响ISO过程,实现在晶态和非晶态下都具有独特吸收和发射特性,达到对信息的双模态加密解密的目的。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蔡旭敏副教授和港中深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团队,在原有松香希夫碱AIE分子研究(Nat. Commun. 2021, 12, 1773; Chem. Eng. J. 2023, 451, 138627)基础上,继续基于ESIPT-ISO双激发态机制分子设计策略,创新性的利用TPA基团的空间位阻作用,首次开发出ESIPT禁阻的希夫碱AIE分子并用于双模态加密解密,以“A simple AIE-active salicylideneaniline towards bimodal encryption-decryption with unique ESIPT-inhibited amorphous state”为题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最新研究进展。(图1和2)

 

图1:基于ESIPT-ISO双激发态机制的分子设计策略

 

图2:晶体及无定型构象分析


本文第一作者为蔡旭敏副教授、二年级研究生仲伟仁(专硕)和邓紫薇(硕博),通讯作者为蔡旭敏副教授、赵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01087和52003228)和深圳市分子聚集体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ZDSYS20211021111400001)等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简介
蔡旭敏,副教授,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2016年起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工作,江苏省“双创博士”,与“聚集诱导发光”创始人唐本忠院士长期合作。近年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有: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77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DOI: 10.1016/j.cej.2023.14335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451, 138627;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0, 230, 115649;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8, 6, 2898-2904等。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基(松香、香豆素、纤维素等)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的分子设计、发光机理、聚集态构性关系、防伪加密和光学诊疗等应用研究,致力于拓宽现有石油化学品基发光材料的研究对象,开发并提升生物基材料的附加值。


文章作者:

Xu-Min Cai*, Weiren Zhong, Ziwei Deng, Yuting Lin, Zhenguo Tang, Xuedan Zhang, Jianyu Zhang, Wenjin Wang, Shenlin Huang, Zheng Zhao*, Ben Zhong Tang* 

文章题目:

A simple AIE-active salicylideneaniline towards bimodal encryption-decryption with unique ESIPT-inhibited amorphous state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3020843


相关进展

南林蔡旭敏副教授和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CEJ:填补分子与聚集态间构效关系空缺 - 分子堆积如何影响光物理性能?

南林蔡旭敏副教授和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合作NC:松香基BioAIEgen:固态下分子运动如何影响光物理过程?

南京林业大学蔡旭敏副教授与王飞教授:自由基引发的纤维素在TBAH/DMSO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研究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