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兰访谈录 | 张帆:未来的汽车设计看中国

GACdesign 2024-02-25




智能化时代的车企,如何在市场与技术革命两股浪潮汇集中化危为机,汽车设计如何为品牌、产品赋能。4月21日,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兼广汽欧洲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帆、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总监Stéphane Janin在2023 GAC & Milan Design Week媒体座谈会环节上探讨了汽车设计的现状和展望,现场回答了国内外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





Q&A

媒体访谈录





#01

三国四地,高瞻远瞩


媒体:谈谈GAC Design及国际化布局?



张帆:广汽设计于2006年在中国广州成立,以汽车产品设计为核心业务,目前已发展为一支由来自全球各地400多名员工组成的“三国四地”强大团队。


广汽设计的发展是有高目标设定的,其中包括去年广汽集团发布的“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但实际上在集团没有发布之前,我们作为先行的功能版块,希望能够支撑未来广汽集团作为国际一流的汽车企业所具备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国际一流的汽车企业一定是全球布局的,而最有效的布局模式是在全球汽车人才最多最集中、汽车文化最丰厚、未来汽车发展最具备支撑力的地方去设点,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先后在洛杉矶、上海、米兰设点。





媒体:为什么在米兰设点?



张帆:如果说都灵是汽车设计之都,米兰是时尚之都,米兰离都灵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两者应该是很容易结合的,但是很奇怪过去基本没有汽车设计中心在米兰设立,所以去年10月我们率先在米兰设立了前瞻设计中心。


在我们看来,过去十几年来,传统汽车Know-How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了,而我们现在更多注重的是汽车面向未来的创新的、发散的挑战性问题,需要找创新型汽车人才资源。如果只是找传统型汽车人才资源,设计中心设在慕尼黑也许是好的。我们也想过其他地方,比如巴黎、阿姆斯特丹,但是觉得导向性都不是特别清晰。


最后我找到了Stéphane Janin,他是在欧洲整个设计圈享有盛誉的一名资深概念车设计大师,他给我的建议是最好放在米兰,因为米兰既能够联系到都灵汽车设计的资源,又可以深入到创新创意最前端的潮流





媒体:可以介绍一下米兰前瞻设计中心吗?



Stéphane Janin: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团队,设计师主要是意大利籍,以及少数法国籍和德国籍,还有国内过来工作交流的优秀设计师,他们曾在奥迪、雷诺、法拉利等不同车企工作过。我们探讨着前瞻设计工作室的新范式,以全新的数字化、轻量化为主要工作方式,既有工作环境的丰富性,又有高效便捷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现在米兰前瞻设计中心已经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多年轻设计师向往的工作地方了。





媒体:您怎么看现在国内的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海外建立设计中心或者研发中心的趋势?



张帆:在中国车企发展的早期,大家谈论的是生存问题,借助海外据点力量,吸收国际一流人才,帮助自身在国内的生存之战中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


未来,更多的是一个发展问题。如何能够看得准、跟得紧、走得稳需要具备足够广阔的海外的视野,准确地判断未来发展趋向,还要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业务资源来支撑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海外建立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能够获取到的优势。


我们看到的趋势其他企业也会看到,但是我们希望做得更好、更到位。无论是人才的吸收、体系的建构,还是成果的转化,我们希望做得最好。





媒体:为什么今年参加米兰设计周?



张帆:大家可以看到广汽设计已然融入了米兰设计周,在整个米兰设计周参展地图上有我们米兰前瞻设计中心的展点。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展,以后希望在米兰设计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汽车设计中心,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我们的设计作品、设计环境,甚至一些设计思路和流程方法,是非常少见的。


以前我们觉得汽车设计中心很神秘,大家对此保持一种神秘感、敬畏感,但是在数字化时代则完全没有必要封闭的。通过开放设计中心,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汽车设计,并且可以培养年轻人对汽车设计有更好的向往,甚至不排除未来能够加入我们。





#02

东西融汇,心态开放



媒体:这次上海车展有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所有车企都说要扎根中国市场,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您怎么看?



张帆:今年的上海车展,我相信在座媒体老师都看了,应该都感触颇深,我总结了一下:


第一点,中国品牌突飞猛进。三年疫情前后一晃眼,整个中国品牌在产品、品牌、展场上的呈现完全可以和世界上其他品牌并驾齐驱,甚至优势、独特性都得以呈现。所以我们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从业者,走在展场上,感觉腰更直了,底气也更足了,中国的现代汽车设计和开发的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有了和世界其他优秀汽车品牌直接对话的实力和底气。






第二点,在车展现场上,我们看到一个分水岭。我们把车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来自旧世界的车和一派来自新世界的车。旧世界的车,是不是都是来自传统车企?并不是;新世界的车,是不是都是来自造车新势力的?也不是。这是代表两种对于汽车设计的理念、认知,还有操作的方法所呈现出来的结果。


有的新势力的设计也感觉很老派,也有的传统车企敢于设计一些新的车型。从未来的发展来说,如何更好的去把握新的汽车设计趋势风尚,在新的世界里不断的去突进,这个实际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虽然说有新有旧之分,“旧的”,我们可以去暂时忽略它,但是“新的”之间的竞争是非常严酷的。现在新能源车的设计逐渐趋同化,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车身线条都变得越来越简洁,姿态都变得越来越运动。在新世界的汽车设计中,我们有必要不断思考,去寻找新的范式,建立更加独特,更加有引领性的设计的思想、风格和潮流,这是我们这些前瞻设计中心需要承担的使命。





媒体:现在中国的汽车设计发展非常迅速,而西方又有非常浓厚的设计底蕴,未来中西方的汽车设计文化会是如何发展?是融合还是独自美丽?



张帆:未来中西方的汽车设计文化一定是融合的。


你看,我是中国设计师,他是法国设计师,我们在意大利合作,这肯定是一个国际化的融合。从消费者的需求上来说,现在年轻人都深受国际化的影响,他们小时候是看日本漫画、美国大片,吃着汉堡喝着可乐成长起来的,你说他们一定只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不现实的。


与其说我们更多是呈现中国的风格和特色,不如说在中国汽车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找到基于中国市场和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能够形成一些引领趋势,可以反哺全世界的汽车开发设计文化。


这次上海车展,我觉得已经有点这种苗头了,大家津津乐道,好像每个展台都有一群德国人在研究中国车企,他们发现中国车企进步了,而且很多东西可能是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体系中以别样的思路去考量,或者没有太在意,但是在中国车企上呈现出来了,所以值得他们去关注。





#03

设计师在未来大有可为



媒体:现在车企逐渐向电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家可能更多的强调它的三电、智能化的长板,对于汽车设计来说,以后的设计会不会都趋同而没有了创新性?



张帆:我觉得恰恰相反。三电、平台这些是最容易标准化模块化的,反过来当这些东西都标准化模块化之后,能够呈现品牌产品差异化的恰恰是设计


未来对于设计师有很宽广的发挥空间。但是这条路也非常困难,因为该做的、能做的好像也都做的差不多了,现在光靠形式上的变化,比如说长条灯做成竖条灯,方灯做圆灯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在方法论、理念、甚至设计哲学上有一个全新的设定,以理论指导实践,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代际突破。


记得在2011年我加入广汽的时候,我们在广州车展已经推出一款基于纯电平台的概念车叫E-LINKER。在这款概念车上我们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在车的IP(仪表台)里设计了一个鱼缸。有些媒体老师应该还记得当时说为什么你在电动车里面放个鱼缸,是不是说以后我们电动车都要养鱼?


我觉得不是的。因为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还比较先进的理念,叫做「汽车是一个移动的起居室」。我们平常在家里起居室放的花草鱼缸,在车里也可以放,让车不再只是一个工具化的空间






西方的汽车文化发展了100多年,汽车空间基本还是以机械性能为主导,人在机械性能布局之下适应剩余的空间。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对汽车的心理空间需求远远大于西方人,所以对于车的移动起居室的概念也是比西方更容易接受。


12年前我们这些理念,一直指导着我们这些年在概念车上的呈现,最近在量产车上也得以实现了。在AION Y上,整个座椅可以放倒,在里面躺着睡觉,看电影、打游戏、卡拉OK甚至健身。这就是我们当年概念车的诉求在现在得以落地了,而且也不单是广汽,其他车企也尝试往这些理念方向落地了。


我给团队提这样的问题:我们下一步指导汽车设计发展的理念应该是什么?先别谈设计,我们要以理念为指导,来促进设计在具体形式上的转化,只有通过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跨级创新。





媒体:前瞻会有一个参照点,您是以产业同行为前瞻参照,还是以市场需求为参照,锚定在哪里?



张帆:锚定在于人为什么我们对自己作为设计师会有自豪感,我觉得不仅是因为设计专业里有一定的艺术成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研究对象是人。


为什么说设计师在未来的汽车发展中大有可为,因为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不断膨胀的。工程师的研究对象是标准,而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是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正因为人永远不会知足的特性,也永远给设计师创造研究空间,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有前瞻设计的必要。





#写在最后


自4月17日米兰设计周开幕至今,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的展点已成为了本次米兰设计周的热门打卡点之一,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如张帆所说:“随着汽车成为移动生活空间,米兰设计周关于生活场景的设计,也将为汽车设计提供养分。”


“设计师永远要往前探,永远要去探索边界。”在市场变革、行业洗牌的大浪潮下,更需要牢牢握起手中设计的武器,深入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注公众号

可以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米兰访谈录 | 张帆:未来的汽车设计看中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