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会 | 自然真美,劳动真“香”:贵州杉木坪乡土教学经验

侯赏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2021-01-26


本文是作者在第一届“生态乡村与食农教育”研讨会上做的分享,介绍了贵州一所农村学校杉木坪小学的本土文化与乡土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学校自主研发的乡土课程结合国家教材,创造性地将课本内容与本土资源有机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与生活,真正快乐自主地学习。




作者|蒋   勃

责编|西西废

排版|童   话



大家好,我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溪镇杉木坪小学。我们学校是一个村小,校内学生129名,6个教学班,13位老师。我把我们学校的一些实践向大家汇报一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特色文化,绿色植物浸润校园。第二个是资源整合,探索创新乡土课程。



1

校园文化墙,记录本土历史


我们先谈第一个话题。


这是我们的校园文化墙,可能和许多学校不一样,我们的第一个文化墙是双龙地名的由来。刚才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叫杉木坪小学,为什么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双龙地名?其实原来我们这个地方就叫双龙,现在你要在县城说你是杉木坪的人,一部分的人就不知道这个杉木坪在什么地方,但一谈到双龙他就特别熟悉。在民国时期,学校兴建平整土地的时候,挖出来两条蛇,时任保长郑九成图一个吉利,就把杉木坪改名叫双龙。双龙延续了数十年,到后来历史的原因又改成了杉木坪,这就是双龙地名的由来。



第二幅校园文化墙选自于我们村本土的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在80年代追击歹徒中以身殉职的郑周培烈士;一个是人民公仆,身居政要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赵友良;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以来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就这样用我们本土的这些人物来激励学生。



第三个文化墙选自我们当地本村的名胜古迹。首先这一幅图是古庙万天宫,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也还存在。在文革时期庙宇都要被毁坏,为什么这个庙宇当时没有拆掉呢?因为当地村民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粮食存放在这个地方。再下来这幅图中是清代建筑吕氏房屋,现在也还存在,但保存得不是很完好。这一家因为知识太少,最后就衰败了。


古庙万天宫

吕氏房屋


这个是农耕墙,我们把我们当地的一些消失的东西画在这个墙上,让孩子们去认识它。我们在走村串户的时候,把这些东西称为古董,当然我们这个也不是那么管钱(值钱),老百姓随时把它扔在那里。我们把它收集起来之后,组织老师用了一间空的教室建了一个农耕陈列室。有一些东西我们还可以用在教学上。


农耕墙


2

“废物”利用,绿色植物浸润校园


接下来说绿色植物浸润校园。我是从什么上得到的启示呢?在教科版科学课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讲到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从这个话题中我就得到了一个启示。这幅图中是我们教学中的,一根包装绳可以有好多种重新使用的方法,一个玻璃瓶可以有好多种重新使用的方法,一个塑料袋有好多种重新使用的方法,还有我们厨房这些东西可以重新利用。



从这个方法我就得到了一个启示,然后就组织我们的师生在课余时间到田间地头去采挖适合种在校园的植物。摘的时候摘了什么?摘到我们废弃的汽车轮胎,你看这三个轮胎,在我们的球场边缘这个地方它很安全,学生即使碰到了也没事,如果说是陶瓷的花盆可能一碰学生就受伤了,花盆也坏了。然后把这个轮胎配一根绳吊在这个墙壁上还挺好的。你浇一点水比我们买的花盆还好,我们通常就这样来美化校园。我们丢掉的鞋子也可以来进行栽种,一些饮料瓶栽好之后可以放在墙上美化校园了,既节约了资金,学生还可以参与进来。


校园一角


3

乡土课程,培养孩子主动研究兴趣


第三个问题谈到了资源整合,也就是乡土课程。我们的教材中二年级、三年级的下册和六年级下册都涉及到环保问题和种子问题,提出了种子在哪一种泥土中先发芽的问题。根据这些教材,我就进行了整合。首先准备了材料,一个是泥土,三种泥土:黄土、砂土、腐殖土。第二个是种子:水稻、玉米、黄豆。我们丢掉的这些饮料瓶、洗涤精的盒子、奶粉盒等等,让孩子们进行操作。



在这个操作之前让孩子们猜猜看,因为这个环节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一种种子按照同一种方式种植,同一种方式种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种子横放竖放斜放,发芽时间是不一样的。把种子分别放在三种泥土中,哪一种泥土中的种子最先发芽,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猜一下。有的学生说黄土中的种子最先长出来,因为一是黄土中的养分,二是栽的时候他说黄土中没有小石块,没有像腐殖土中的团团,砂土里有砂石块会阻碍种子的发芽。这只是一个猜测,具体从实验中来实践。


我们操作阶段分了几组,如果说你这个组种的是水稻,那么你就选同一种容器分三种土栽你的水稻,如果选择的是玉米你就栽玉米,分别把它栽上。光栽完不行,栽完之后就把它放在校园内,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恰好天天下雨,我们又不用浇水。从第二天起要求学生天天去观察,最后就通过五个小组得出来一个结论——黄土生长得最快。第五天就可以从黄土中先生长出来,第六天水稻在黄土中长出来,第七天玉米种子在黄土中生长出来。


但这个结论只是在下着雨的情况下得出来的,如果换作是晴天或者换成是阴天可能这个结论就不正确。所以第五个环节有一个活动拓展,鼓励孩子们去进行探索。如果说连续的高温天气或者是阴天结果一样吗?第二个问题,三种泥土中的种子出土后,那么哪一种泥土中继续生长最旺盛最适合植物的生长?这也是值得学生去研究的。第三个问题,三种泥土中哪一种相对适宜大晴天或者雨天?这些问题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愿意去研究,我们教学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去主动研究问题,那么你就成功了。



4

师生共写民间造纸术调研报告


第二个案例民间造纸术。其实在我们教材中特意说到了这个问题,一个是三年级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然后第四节其中有一小段叫学生造一张纸,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四大发明中讲到造纸术,根据这个我们就组织了学生的调研。


造纸在我们当地主要是用于祭祀的,因为70、80年代,我们村经济产业的支柱主要就是造纸,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痕迹,但是已经不完整。因此首先就组织师生走村串户了解一下造纸艺人,摸清他哪些会哪些不会,然后从中进行遴选,找出来两位。


第二个就是组织学生,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全体学生带进去,只好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每班只抽了5个学生也就是20个学生,去了这个老人家的家里。他跟孩子们讲的时候是88岁,去年刚去世,讲了这个造纸如何来造,一共有11个工序。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完了之后他的儿子就拿出造的纸让孩子们触摸,感受到真正的纸来之不易。



然后我们邀请这个老人家把当时的造纸工具拿出来看,这个我们称为帘架,上面黑的这块称为帘子,两样工具他就比划了一下,由于他年纪太高我们不适合把他带到造纸的场所,就请另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到造纸的场所做一下示范,让学生们听听。完了之后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造纸术的调研报告。报告完了,我们不是说就完了,同样我们会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做。


5

关于树叶的知识与想象力


第三个案例是带着学生做树叶课程。我们贵州树叶挺多的,各种的树木也挺多。所以我们就把他们带到森林去。实际上树叶在我们国家课程的教材里面也挺多的。一个是科学课,树叶的形状、构造、作用、颜色的变化、落叶的原因、疗养治病,很多树叶也是中草药;从语文的角度我们可以去描写树叶,描述树叶有关的诗句,读树叶相关的绘本、小说、童话,创作有关的手抄画,创作绘本;从数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计算树叶的厚度,测量树叶的周长、面积以及体积;音乐的角度我们可以唱树叶相关的歌曲,表演树叶相关的歌舞;美术的角度我们画树叶的简笔画,做笔刷、书签,制作衣服等。


通过这些设想,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树叶拼画,把孩子们带进树林,他们要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在教室里面你看他愁眉苦脸的,带到森林里面他就真的无比精神抖擞。这时候把任务布置了,他就真的是专心全员参与,一秒钟都不放过。他们把树叶或者花或者一些野果子拼成了这些图出来。你看这就是真正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绝对找不到复制品。树叶粘贴画,让学生提前采集好树叶,学校准备剪刀、胶水,然后他们挑选材料,自己设计一个图,把树叶成果分享,他们的图片就自然出来了。



测量树叶的厚度的活动,也是带他们到室外。我们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有一点脱离实际。一开始叫学生去我们校园里采来一片树叶之后,我说你们先用尺子测一下你们手中的这片树叶的厚度。有的学生是怎么测量的?他把树叶平放,然后就这样横着测,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厚度,这个概念他都不懂。他说老师这片树叶的厚度有5厘米,天大的笑话啊,这个肯定不可能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所教学的东西脱离了实际,导致孩子们在真正运用的时候不懂。最后我就没办法,我就说把你们全班的书都给我收集起来,然后放在一起把它垛上,然后用尺子量,现在我问每一本科学书有多厚,他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他一量出来,好多本书的厚度就出来了。然后我就继续问,现在我们是测每一本书的厚度,那么每一张纸的厚度要如何测?他自然而然就知道首先把这一本书的厚度测了,然后书上好多页除一下,平均数就来了。在这样的启示下带孩子们到树林里,测一片树叶的厚度。当然了首先声明不准确,这个误差特别大。因为我们采集的树叶是不可能一模一样,只能是让他们采集同一种植物的树叶,尽量相同,然后尽量把树叶边缘压紧一点这样测量,教会了他们的这个方法。



这个树叶我们还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前提条件一般都要保存树叶,我们就教孩子先采摘树叶,然后放在书里面。我们从网上收集起来一些作品,孩子们看到自然而然就能够创作出很多作品出来。你看这幅图就很好,这张叶子本身就不全,孩子就创作这样了一个产品。所以孩子的聪明才智我们是意想不到的。然后说树叶拓画,其实小时候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就喜欢把硬币放在纸下用铅笔涂,这个和我们的方式差不多,把那个树叶放在下面用彩铅笔把它涂出来,挺好的。其实我们还可以做树叶当书签等等很多系列的事情。





6

传统节日,自己劳动“真香”


我们当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代劳了,一般他们轻易不去做这个事情。元宵节那天恰恰我们也上课了,元宵节在我们那个地方是吃汤圆,我们不可能干巴巴就在教室里就这样吧,然后就组织了师生做汤圆。从这个图片上你看他们做的汤圆有大有小,有人包了之后甚至就散了,但是你从他吃汤圆的这个样子来看,他父母亲做得再好,也没有他自己煮得这么香。这是他自己通过自己劳动所得的,这个成果就不一样。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们玩一点高兴的,上午唱歌跳舞,下午体验包包子。他们包的包子你从这个图片上来看不好看,但是我们大人还做不出他这个样子,他们吃得要多高兴就有多高兴。清明节我们组织孩子做清明果、煮艾草、加工等,我们买了一个模型,让他们做了之后吃得也真高兴。



端午节包粽子,开始准备让孩子自己去山上采摘粽叶,但现在三令五申要讲安全,怕真的出安全事故,只好用钱买粽叶。粽子和其他东西制作不一样,我们就叫家长也来参与,和学生一道来包粽子。因为包得不好,粽子的外面都有绿豆和糯米,但是他吃着高兴了,通过自己劳动真的不一样。



7

结   语


所以通过这些我也总结出一些关于教育与实验的道理。第一点,结合我们的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各科知识深度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了解本土文化,使学生更加能热爱家乡和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学生发奋图强,为建设更好的家乡努力学习。第二点,用本土资源设计不同的乡土教学,同国家教材进行整合,有利于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让我们的国家课程和我们的乡土结合,从我们的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快乐学习并自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科学素养。第三点,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方法也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自主研发的乡土课程创造性地将课本内容与本土资源有机融合,乡土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专业知识不断拓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我讲得这么理想,实际上也面临着挑战。第一个问题,据我了解,一些地方以分数为中心,我相信全国也是这个样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施乡土教学过程中,家长也好,部分老师也好,领导也好,因为这种形式学生喜欢,但是影响我们所谓的分数、考试、成绩,因此不重视。有人提出质疑,有人直接反对,这就是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做什么都需要经费,不少活动需要购买材料,还有带学生出去,都需要经费支持。学校公用经费有限,很多活动开展相当困难,这就是我要分享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谢谢各位。




图片来源:作者演讲PPT


原标题:自然真美,劳动真香——来自贵州村小的教学经验



推荐阅读


年会 | 改造乡村,改造教育:重新认识食农教育


年会 | 彭亚拉:辣条正在毁掉农村儿童,食育教育是应对之策


反转月报 | 崔永元公布了一个好消息:转基因食品危害已经写入高等学校教材

生 态 · 合 作 · 分 享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网站:www.shiwuzq.org

邮箱:shiwuzhuquan@126.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反转月报 | 欧盟多国严控农药使用,黄金大米竟在菲律宾上市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