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送“瘟神”到灭“新冠”,看中国如何全民抗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时叁茶馆 Author O.O

防失联,请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稻菽千重浪”

导语:

今年春天,我们经历了一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防控和治理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上世纪的新中国,人们也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送瘟神”行动,先辈们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利用群防群控成功遏制了血吸虫病的发展,为人民健康打下重要基石。这种积极的群众路线和组织策略,仍十分值得为今天的抗疫提供借鉴和反思的意义。


作 者|时叁茶馆

转载编辑|洋 芋

后台编辑|童 话




东亚最可怕的寄生虫病



“熬到1944年夏,何先已病入膏肓,肚子胀得大如鼓,两颧骨突起,四肢如干柴。一天,肚子胀得实在难受,他便自持剪刀,戳开肚皮。黄水从伤口汨汨而出,据说流了半桶。次日清晨,肚子居然消胀了,人也感到一阵轻松。他以为一锥可以起死回生,谁知不久,他的肚子又复如鼓,与世长辞。他的儿子何新有也患血吸虫病,在求乞他乡时死去。”


——《楼背渡村解放前几件悲惨事》

载《江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43辑 

送瘟神纪实》


这是一段对死于血吸虫病的普通农民的记录。你可能不敢想象的是,刚刚解放时,像他这样被血吸虫折磨得生不如死的人,全国大概有60万。


这种可怕的疾病由寄宿在钉螺身上的血吸虫引起。血吸虫会释放大量尾蚴到各处水源中,尤其是在农村灌溉的沟渠里。当牲畜或人接触被污染过的水源时,这些在水中的尾蚴就会顺着皮肤钻到血管里。在体内,尾蚴长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血管中,雌虫在血管中产卵。一些虫卵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继续其寄生虫生命周期。其它虫卵则留在人体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损害人体器官。


血吸虫病晚期的剧烈免疫反应会产生大量腹水以及引起巨脾,所以给人最直观的冲击就是患者那个硕大无比的肚子。民间当时形容晚期患者:“病的肚皮大得像冬瓜、面孔黄得像南瓜、手臂细得像丝瓜”,其惨状异常骇人。


江苏省武进县晚期病人


在解放前的农村,血吸虫病发展到了晚期基本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这个瘟神到处屠村灭门,流行之地无不荒芜萧瑟。例如,位于湖北新洲县与黄陂县交界处的武湖地区,仅杨裴与余集两个乡,解放前30年就有7600多人死于血吸虫病,直接导致55个村庄因为人口死绝而毁灭……


即使是靠近富庶上海的青浦县任屯村,也未能幸免于血吸虫病。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唱:“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因为那里因虫病全家死绝的有121户,死剩1人的28户,解放时全村人口减少约1/2,仅剩人口461人,其中患血吸虫病的97.3%……真可谓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其一》),其凄惨景象,令人难以想象。


为此,防治血吸虫病成为解放后卫生工作的一桩头等大事。经过反复调查,1957年国家基本确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共370多个县、市流行该病(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1000 多万人患病,1亿多人口受威胁(1950年全国总人口为 5. 5196 亿)。


万幸的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有严格的地方性,而且它与钉螺的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基本确定以消灭钉螺来控制血吸虫病的大致方针,并就此开展大规模的血防工作。


195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区分布图



“消灭血吸虫运动”的准备



1950年6月,新中国最早的一个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苏南血吸虫病防治总所被组建起来,两个月后又组建了皖南血吸虫病研究所。1950年到1953年,在嘉兴、嘉善、绍兴、衢州等地先后建立起血吸虫病防治站。此后几年里,各级机关开始成立血防小组领导工作,各地的血防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建立。以血防站与下属小组为基础,国家一边排摸疫区情况,一边开始收治病人。


防治血吸虫病初期的简易病房


截止1957年,各流行区共配备17 个血防所、180 个血防站、1282 个血防组、16722 名专职血防人员,这些成为我国血防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数百万群众和调查人员基本摸清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概况,各地建立了一张图、两本账,掌握了病情、螺情的变化情况。


全国血防组织机构示意图


正是在此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国家在1956年制订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6条明确规定“在七至十二年间消灭血吸虫病”。此后每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几乎都有相关文件下发。


然而,解放初期缺钱、少药,还没有充足的医学人才,这都使得仅靠专家与先进设备的防疫路线难以推进。当时江西省余江县的干部方志纯就说:“上海专家推荐用进口药喷,一亩要500块,整个江西有300多万亩地需要灭螺,这要花多少钱?”(注:1957年江西省GDP为27亿人民币,一对比就知道这成本着实受不起)难道控制血吸虫病还要等到建成小康社会吗?


当然不能拿百姓的人命去等!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国家决定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通过“党员干部、专家、群众”三结合来开展大规模群防群控工作,重点消灭疫区内的中间宿主钉螺,从而控制血吸虫病。群防群控,关键就是让老百姓能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也为防疫活动贡献力量,进而一方面继续治疗患者,另一方面直接攻击血吸虫宿主,消灭钉螺。


一场针对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正式打响!



血防运动的高潮



所谓群防群控,那关键还是要老百姓一起参与。问题是,当时农村仍然比较落后,文盲居多且迷信思想盛行。更有甚者,像湖南一些富有的疫区,为了“防治”血吸虫病还特地找人修了“镇妖塔”。余江县还有村子传说,得血吸虫病是因为喝了狮子岩那边流下来的水,那狮子岩里住了的妖精才是罪魁祸首。当年参与血防工作的李正兰回忆:


当时农村文盲多,文字宣传看不懂,口头讲什么毛蚴、尾蚴,越听越糊涂。为使群众了解血吸虫尾蚴是怎样的一个怪物,让群众从显微镜里看尾蚴,农民们感到很奇怪,对着显微镜看得见活蹦乱跳的尾蚴,离开却什么也看不见,认为血防人员是在变把戏、演魔术,镜下看到的怪物是变出来吓唬老百姓的。(《我参加血防科普工作》载《江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43辑 送瘟神纪实》)


群众在显微镜下观看患者粪便中的虫卵


为此,工作者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文娱活动情况,将血吸虫内容大量植入村里的联欢表演节目中。并且带来当时稀罕的幻灯片,一个个村播放介绍情况。在1955年以后的20年间,仅中央血防办公室组织拍摄的科教片就有四部,又摄有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各两部。此外,各省、市出版的画册、小说、诗歌、歌曲、连环画、科普读物也浩如烟海。另外村里还会发给小孩子血吸虫的玩具模型,并趁机为他们做科普,提高群众认识。


血吸虫病防治文宣资料


为了老乡们能记住血吸虫防治要点,曾任中央血防小组组长的魏文伯同志,还亲笔写下了《送瘟神三字经》以传世:“血吸虫,害人精,粪中卵,要小心。粪入水,卵变形,长毛蚴,钻螺身......新社会,传佳音,党号召,送瘟神。断病源,要认真。搞防护,不可轻,粪管好,肥成金......”多管齐下以后,老百姓越来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也就自觉抓钉螺给血防组,并且把疑似病患的粪便主动送来检查,极大提高了早期筛查率。


但是,群防群控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信息指导,很容易沦落成乱哄哄的形式主义运动。考虑到当时农药数量极其受限,因此当务之急是发动群众精准排查辖区内的各个螺点,为后续精准打击铺平道路。


查螺工作可谓是一项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当时中国农村没有专业防护服,在疫区贸然下水查螺很容易被感染。然而,这些困难没有吓退老百姓们,许多年轻人,无论男女,组织起一批批查螺敢死队。他们先在手臂和腿上涂满简易的油膏做防护,避免体表直接接触污水,然后在裤腿上扎紧几层绑腿,拿着筷子一处处的草丛、墙面还有沟渠翻看过去。


查螺员下水前涂抹油膏以防感染


疫情严重的青浦县,就安排了245个大队的3000多个查螺员,花了8年时间,共计搜查了3674条河道、99万8000多平方米沟渠、6520万平方米稻田里,搜出了300多处螺点。青浦查螺大队的一些人不顾个人安危,身上缚了绳子由同伴拉住,钻到过河的大水管中查钉螺。全国各地为了查螺,都是各显神通,几乎无死角地搜索了疫区的各个角落。


全方位无死角的查螺运动盛况


正是在这些艰苦的筹备下,1957年后大规模的血吸虫歼灭战才能有效开展。当时采取药物消灭和改变自然环境两种战略并行的手段。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还有基层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检验各种合成药物(666)或者天然草药(茶子饼)对于钉螺的杀灭效果。另一方面,各地干部也积极发动群众,有针对性地改变自然环境来消灭钉螺,比如将消灭钉螺与兴修水利相结合,通过挖新沟渠、填埋旧沟渠,填湖造耕地等等,让宿主无处安身。


其中,对全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开挖沟渠”的防治方法。余江县50年代翻修水利设施白塔渠时发现,用新土填埋旧沟渠可以使钉螺绝迹,新沟渠也不会出现螺点。就这样,全民血防运动进入了大决战的高潮。


非疫区群众扛着铲子支援疫区灭螺


据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有关资料记载:“江西余江县从1956年春至1957年冬,先后为灭螺填掉旧沟347条,全长19万余米,填土一百多万方,开新沟119条,全长11 . 6万多米,挖土44万多方;扩大耕地面积532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他们还用铲草积肥、 三光灭螺等多种方法,消灭屋基、墙脚、树蔸、 石桥缝中的钉螺。经过两年苦战,余江县人民消灭了传染血吸虫病的祸根—钉螺。”类似这样全县动员的防治运动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且大部分地区确实靠这一行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血吸虫病的感染率,有效配合了治愈行动的推进。


当时湖南江西等地,常常有两三百平方公里的荒洲阔野一夜间,突然被密如蛛网的“挑土大军”布满,且红旗猎猎,人民齐刷刷地挥舞着锄头开挖水利工程,那着实是一副壮观的场景,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人民战争”。


查螺灭螺运动记录


这些防控运动着实在许多疫区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前被血吸虫灭的只剩28户病人的青浦县任屯村,经过1955至1962年的送“瘟神”运动,村民健康情况大大改善。村里组建了农民篮球队,在1963年县里组织的“全县农民运动会”中,一举夺得冠军。在听闻余江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感染源后,毛主席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送瘟神·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可以说,50年代开启的群防群控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的确以极高的效率在各地迅速降低了疫区的感染率。这一运动,是“以发动群众做预防为主要工作”的传染病防治计划的缩影。新中国能在1972年时,以区区不到GDP的3%的医疗投入,就实现了远高于当时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成绩,着实印证了“干部、科学家与群众”三结合方针的正确性。这也是英雄的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血吸虫病的反复与近年治理情况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像血吸虫这样与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寄生虫病,是不可能靠人力完全在农村地区消灭的。在血防运动高潮过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各地工作情况的差异,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血吸虫病仍然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我国农村地区。


80年代末统计的各地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当然,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与科研实力的提升,我们应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手段也开始多元化,不再需要早期防治时出动大量人力直接劳动,而是可以靠机械化作业与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控效率。同时,1992 年,中国积极引入外资,实施了世界银行货款中国血吸虫病防治项目。该项目推行以反复化疗为基础、辅以健康教育的防治策略,真正意义上开始大规模使用吡喹酮(血吸虫病特效药)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及氯硝柳胺灭螺。这一时期创新的血防机制,“春查秋会”“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均沿用至今。1995年全国抽样调查表明:1995年全国推算病人数为86.5万人,较1989 年减少77.3万,下降率为47.19%。


迈入21世纪后,我们防治血吸虫的资金也变得更加充裕。2004年启动了血吸虫病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2006年提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颁布实施了《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策略的落实,大力淘汰耕牛、实施封洲禁牧等措施。实现农业机械化,用拖拉机代替水牛,为牧场安装围栏,禁止在钉螺疫区放牧;改水改厕;让渔民和船民了解疫水的危险性。最终,在2010年,估计全国血吸虫病患者325824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197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43例。全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均呈散发性分布,无突发疫情报告,这个瘟神到今天才算真的被基本驯服。



尾    声



在近70年的血防运动中,我们看到了国家防控方针从发动人民实施“灭螺行动”到配合高科技手段与改良生产方式以实现源头防控的策略变化。可以说,血吸虫病治理运动的每个转折点,背后都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然而,作为传染病防治,我国始终保留了动员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控传统,注重使人民知情,并发动人民配合和参与工作,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专家与科技力量进行“蛮干”。这种群众路线的精神以及积极的组织策略,哪怕历经近百年,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血防默默奉献的共和国第一代专家


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从来选择战天斗地,毫不退缩,以一种“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将希望延续。为新中国血防工作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默默付出的专家、干部以及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劳动者们,是他们的血汗奠定了我们卫生体系的基石,他们值得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与感恩。


参考资料: 


1.《长江志·大事记》

2.《武进文史资料》

3.《江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43辑 送瘟神纪实》

4.《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 青浦卷》

5.《南昌市志 6》

6.《江浦县志》

7.《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图志》

8.《华容县·血防志》

9.《万众一心送瘟神:新中国围歼血吸虫病纪实》贺绍东

10.《送瘟神:当前防疫与防治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江宇

11.《抗击血吸虫的战争[一]:开端(1949—1957)》

https://zhuanlan.zhihu.com/p/99927920



—END—



图文来源:时叁茶馆公众号


原标题:时叁茶馆 | 历史上最可怕的寄生虫病?看上世纪中国如何全民抗疫




往期回顾


疫情之下,我们需要另一种声音

当前防疫应充分借鉴防治血吸虫病的经验

北大李玲:“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改革时机已成熟

许准 | 国有疫难可问谁?——对中国和他国抗击疫病的思考

海外抗疫 | 许准:面对新冠病毒,美国公卫体系为何一败涂地?

生 态 · 合 作 · 分 享


网站:www.shiwuzq.org

邮箱:shiwuzhuquan@126.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南非:隔离下的中产和贫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