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100】刘昌孝:学术研究和产业开发之间存在“死亡谷”,100%抱“金娃娃”的想法不现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药经理人 Author E药经理人

4月10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指导,赛默飞世尔科技、E药经理人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科学界、政策相关部门、协会、产业界的专家领导们就当前医药创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质量思想盛宴。



以下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药经理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对“下一个10年生物医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刘院士从中国医药行业70年发展史切入,阐述了未来医药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他强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整合我国优势来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和我国临床需求的研发路径,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01 中国的药瓶子里要装自己的药
 
 “中国人要把药瓶子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药,这需要我国5万家医院、5000家药企的共同努力”刘院士强调。
 
刘院士对创新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过去30年,中国医药行业经过原料药出口、仿制药崛起浪潮之后,迎来了第3次浪潮——创新药时代。“如果说原料药和仿制药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标签,那么创新药时代就是百花齐放。放眼国外,医药的发展史都绕不开国家政策。中国更是如此,尤其是国内目前百家争鸣的创新药局面与政策联系更紧密。”
 
“中国自强加快了跨国药企拥抱中国本土创新创业的速度:从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的变化,从被动技术转移到主动技术合作,中国产业环境巨变。跨国药研发策略转变‘in China,for China’,更使中国本土创新环境和临床需求发展赢得了中国庞大的创新医药市场。”
 
刘院士认为未来10年中国医药行业将会有这些发展趋势:
第一,随着市场信息透明化提升,热门药物的高度关注;
第二,大数据引导新药成本渐渐降低,导致研发竞争;
第三,新药市场独占期缩短,面临着同类新药和仿制药的激烈竞争;
第四,断定新药开发风险加剧,投资回报更难可期。
 
对于未来10年产业的发展,刘院士预言“必须转型”:首先,大型药企单打独斗的概念将不复“存在”,需要发挥优势联合多方力量,形成产业和商业旗舰;其次,药企收入将不再仅仅依赖于药品“销售”;最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将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刘院士表示,要理性认识学术,要了解产业转化的难处。“学术研究和产业开发之间存在着‘死亡谷’。著名期刊Nature显示大量生物医学实验,不具重现性。论文80%的实验结果不能重现!每年浪费280亿美元,增加研发成本。所以希望企业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拿到一个分子就要变成一个药,100%抱‘金娃娃’,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
 
刘院士也深度剖析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发展瓶颈。
 
第一,自主产权与竞争能力不足。所需的支撑技术与装备落后,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能力不足。
第二,影响风投因素多,无形资产的认识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第三,整体优势缺乏,缺乏管理能力,缺乏全局战略部署。
第四,研发与产业化脱节,产业化人才缺乏,成果难以产业化,成本高而价值低。
第五,定位机制和科研发环境不宜,风险投资大。


02 下一个10年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有人说‘十三五’为秩序重建(贫与富,虚与实)、文化重建(三观)、生态重建(自然-社会-科技)奠定了基础。面对新的10年,医药政策导向正在从过去直接鼓励产品创新,逐步升级到关注临床价值和临床需求,这已经进一步延伸和丰富了产业创新的价值内涵,全新的形势下,医药产业如何应对新一轮结构性调整。‘十四五’启动,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刘院士说。
 
生物医药正在快速发展中,面对格局变化,刘院士说:“要抓住发展的四大机遇:第一,多元化发展; 第二,疫情形势;第三,医药服务线下沉;第四,卫生健康线延伸。”
 
对于未来10年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刘院士也提出了自己期待的目标。
 
“未来的10年将会迎来医药行业的‘创新’丰收的10年,将会诞生10-15家国内创新龙头企业、走向世界的企业,中国真正走进世界第二梯队。
 
在医药研发方面,希望创新化学药、创新生物药、经典名方有突破性进展,新药在临床医疗有所突破;
 
在医药市场方面,医疗服务、中医药发展、产品销售(处方药、非处方药、零售批发)等经济效益可以提高5-10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