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85《国风·召南·草虫》




《国风·召南·草虫》


今天要和大家读的诗名叫《草虫》,声声虫鸣,青青蕨菜,在时光的波流中起伏,这藏在书简中的古老音韵,承托着一位女子曾经爱过的心灵。就让我们重拾经典的篇章,感受相思,守候诚挚。

 


喓喓(yāo)草虫,趯趯(tì)阜(fù)螽(zhō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chōng)。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降(xiáng)。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chu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yuè)。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词句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大家是否还记得《卷耳》中的那个女子,她采摘着鲜嫩的卷耳,思念着远方的情郎。《国风·召南·草虫》中,出现了一位命运相似的女子,同样是思念远方的心上人,同样是在草木枯荣中痴心的等待,宋代学者朱熹先生也在《诗集传》中将这两首诗相提并论:“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亦若周南之卷耳也。”《草虫》与《卷耳》的确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将思念延续到了想象的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纵然与心上人天各一方,却也止不住他们在心灵的世界相遇团聚。当然,《草虫》也有着自己的魅力,同样的相思,同样的情愫,落在不同人的身上,也会呈现出不一样意蕴。


秋虫的鸣声打破寂静,草丛中不时跳动的蚂蚱忽而没了踪影,萧瑟秋风所过之处,一派索然无味,百草枯败,黄叶纷纷,女子在秋寒中伫立,思念着远方的君子,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意最动伤怀,女子的伤怀便是相思,一经这秋风引动,虫鸣唤起,便更加难以收拾,于是她:“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按理说,在忧心忡忡过后,便要开始诉说自己的孤独凄凉,以及相思的苦楚。可女子并没有这样做,她抛开了离别的情绪,开始畅想,如果心上人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那将是如何的场景呢?她开始吟唱:“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见,说的是会面;觏,在《易》中解释为“男女觏精,万物化生。”因此当指亲昵。降,指心灵平静,一切愁苦不安烟消云散。“未见”与“既见”,期间的感受差异如同天与地的距离,或者说正是虚幻团聚与现实别离的强烈反差,才让诗歌意蕴悠长,它变得情味更浓,心绪更纯。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也这样说到:“既未能见,则更设为既见情形,以自慰其幽思无已之心。此善言情作也。然皆虚想,非真实觏。”


在秋凉中度过相思的煎熬之后,女子并没有盼来想象中的相聚。相反,秋去春来,他却还未归来。女子登上南山,在高耸的南山之巅眺望着远方,盼望能看到丈夫归来的身影。但是一次次期盼,一次次落空。她只好落寞地随手采摘着蕨菜,在心中重复着思念和想象,并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取短暂的快乐。


登高远望,大概是心怀思念的人们最常做的事。这种等待与眺望,也在《卷耳》、《草虫》之后,从《诗经》中一直蔓延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成为历经千年仍然不朽的主题。后世诗人笔下每一首闺怨诗中,似乎都能见到《草虫》中这位女子的影子。


例如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又比如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相思本身就是苦涩的,而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这种苦就格外锥心刺骨。它跨过春夏秋冬,滋长于每天每时,它让女子没有一时片刻能够体验心灵的宁静。世界何其广阔多姿,但这一切与她无关,她选择了独守,她将自己交托给那位君子,就会守护好彼此的约定与未来。等待对于她而言,虽然焦灼而痛苦,却不曾将她的信念摧折。在等待中,她从来没有忧虑过岁月侵蚀了她的容颜,也没有担心分离冲淡了情感,更未曾恐惧生活的未知,她的思念不动如山。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的结尾曾经这样写:“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盼望的归人能否归来在小说家笔下显得悬念重重,人们那颗不安的心,也在这样的等待中飘荡无依。在《草虫》之中,君子何时归来同样不得而知,但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相信,他一定会回来,因为那位低声吟唱的女子这样告诉我们。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会。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