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周颂·丰年》


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⑴黍(shǔ):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稌(tú):稻子,特指粳稻和更为珍稀的糯稻。

⑶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⑷秭(zǐ):古代数目名,一说,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一说为一万亿。

⑸醴(lǐ):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的清酒和甜酒。

⑹烝(zhēng):献。畀(bì):给予。祖妣(bǐ):指男女祖先。

⑺洽(qià):配合。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

⑻孔:很,甚。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鉴赏: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 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