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邶风·静女》

请您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诗经》27国风·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知识点总结

词句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蹰(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白话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赏析

  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示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位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所爱的少女的迷恋之深。

  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的把一支小草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一支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是为了传情,同时也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有意要试他、逗他的意思。“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辩。“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赞美女子所赠的小草,又赞美赠草的人。这男子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达自己的深情。

  

  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赠给男子。“洵美且异”男子的赞美比“彤管有炜”更加进了一步。最后一句似乎是对荑草说的,又似乎是男子的自言自语:“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这支小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所以,也就觉得他愈加美丽了。

  

  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如果说《诗经》是一条大河,我们今天仅仅掬了一捧水,如果说《诗经》是一座山,我们仅仅看了几棵草,如果说《诗经》是一片天,我们仅仅采撷了几朵云。诗经中的篇篇作品有如一粒粒的明珠,散落在古往今来人们的心间,引起绵绵不绝的回响。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图文导学

温馨提示:《综艺大观园》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