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渡荆门送别》知识点+图文解读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课文朗读、名师解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陈与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理解诗意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楚地。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爱。一本作“连”。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译文: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
四、问题归纳
1.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五、课文主题
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音频来源: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央广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罗玲老师读课文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