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41 美国独立运动(含解说词)

点击关注 ►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41 美国独立运动



幅员辽阔的美洲大陆是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印度安人当时还处于原始的氏族社会阶段,基本与世隔绝。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开始向北美大批移民。


典故:感恩节的由来

1620年9月,一艘叫做五月花号的轮船载着一百多名乘客,他们包括饱受英国国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贫苦农民和工匠,经过约2个月的艰苦航行,横渡大西洋,于11月到达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


这批最早的欧洲移民建立了村庄,同严寒、饥锇、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而当地的印第安人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


第二年的11月,站住脚跟的移民们邀请印安人来吃火鸟和南瓜,共同感谢上帝的恩赐,后来这个日子在美国被定为感恩节。


其他一些宗教逃难者以及许多在旧大陆走投无路的下层劳动人民,为了寻求财富、土地和避难所,相继远涉重洋来到北美,逐渐建成了殖民地。


殖民地的人口多为英国移民,但也有很多人来自欧洲其他国家,黑人则是以奴隶身份被从非洲贩卖到这里的。


1. 英属北美殖民地


从1607年到1732年,英国陆续在北美大陆东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英属北美殖民地之所以和英国分道扬镳,首先是因为殖民地日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政治自主的成熟社会。


从殖民地建立开始,殖民地经济就成为了英国经济的一部分。英国所关注的是保证北美殖民地供应英国所需要的基本原材料,并消费英国制造的货物,因此殖民地的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大规模栽种烟草、稻谷和蓝靛等经济作物;中部殖民地则大量种植小麦,享有面包殖民地的美誉;而北部则大力发展渔业和毛皮贸易。


与此同时,殖民地工商业也开始萌芽和成长,造船业成为殖民地的工业龙头,它还带动了冶金、机械、油漆、制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食品、纺织品等手工行业也悄然兴起。


在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商业贸易尤其活跃,波士顿、费城、纽约成为著名的工商业中心。


到独立战争前,英国的商船有三分之一是北美殖民地生产制造的。但是为防止殖民地制造业对宗主国构成挑战,英国极力压制殖民地制造业的发展。


在政治上,各殖民地是英国国王的海外领地,只对国王效忠,是彼此互不相属的平等实体。


殖民地移植了母国的政治制度,总督是殖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代表英王对殖民地进行管理。各殖民地还设立了议会,议会在不与宗主国法律相违背的情况下,拥有制定法律、征税等权力,殖民地议会后来成为殖民地维护自身权益的机构。


2.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之路


英属殖民地所以会走上独立的道路,与独立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也有很大关系。


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共同的防务和安全问题,加强了殖民地的内部凝聚力,产生了社会和文化的认同。


这种新的文化固然以英国文化为基础,但受到了新大陆自然环境和其他族裔文化的改造。另外不同族裔移民间的相互通婚所造就的新一代和那些在殖民地出生的英国移民的后代较之他们的长辈对英国的情感淡漠得多,而对他们生活的美洲充满自豪,他们称自己是美利坚人而不是英国人,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


(殖民地威廉斯堡基金会历史学家凯文·凯利)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力量来管理自己。那时,人们觉得自己有权力选择,谁来做他们的领袖,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源于人们自身的归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但开始持这种想法的人逐渐看到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等不同地区的人们,虽然个个不同,但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意识到他们做事的方法很多都是相同的,他们越来越多地不同地区市场的交流来生存,这种经济的交流给他们带来成功,从而达到自给自足。”


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北美也诞生了自己的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通过创办《宾西法尼亚报》和编撰《琼理查德历书》,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他的名言是自助者天助之。



杰斐逊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早在独立战争前,他就撰写了《英属美洲权利综论》,宣扬殖民地独立的思想。1776年他受托起草了《独立宣言》。


随着繁荣的自治社会的出现,美利坚民族的初步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独立自主的愿望日渐强烈,对英国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强,对于英国的干预和控制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 研究员 高国荣)

“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的矛盾激化,以1756年至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为转折点。


七年战争前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加拿大,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英国解除了殖民地的边境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要求将帝国防卫的花费转嫁到殖民地头上,殖民地对英国的态度也由此发生变化,由忠诚依赖变成离心离德。”


七年战争后,英国先后颁布《糖税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


《印花税法》对所有合法文件乃至报纸纸牌进行征税,所有这类物品都要求必须贴有税票,此举激起殖民地的强烈抗议,抗税成为殖民地反抗宗主国压制的主要方式,许多群众性的抗税组织相继成立,其中最有名的是波士顿的自由之子社和自由之女社。


自由之子社在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口号下烧毁税票,对税吏进行暴力袭击,使得税吏甚至不敢出面征税。


自由之女社提出:宁穿土布衣不愿失自由的口号,鼓励人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使英国的出口贸易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斗争中,各殖民地成立了互通消息的通讯委员会,互相配合、彼此协作、联合抗税,最终成功迫使英国废止了三个税法。


征税问题还在殖民地和英国之间引发了政治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英国有无权力对殖民地征税?英国有无权力对殖民地进行统治?


这种争论使得双方的矛盾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层面、从发展问题变成了独立问题。


1773年,英国又颁布了《茶税法》,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独家垄断经销茶叶,此举意味着东印度公司将抢走所有北美现有的茶叶生意,激起殖民地人民强烈的反对。



12月16日夜晚,自由之子社的部分成员约三四十人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了波士顿港口的三条英国船,将船上的343箱茶叶全部倒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官方几乎一致严厉谴责,议会制定强制法令,取消马萨诸塞自治,英王乔治三世宣布马萨诸塞叛乱,并增派军队,封锁了波士顿港。英国的高压政策,加剧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裂痕,同时也加速了殖民地内部的联合。


(美国历史博物馆学者 霍利斯)


1774年秋天,殖民地和大英帝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达到顶点,于是马塞诸塞州民兵的一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组织。

这些组织中的成员不是两个月受训一次,而是一周两到三次,每次他们来参加训练时都会被付给一先令的报酬,因为他们不是专职士兵,而是民兵,训练就意味着他们要长期远离家人,脱离他们农场上的劳动或停止做生意,他们都随身带着武器,随时准备应对警报,因此,他们被称为一分钟民兵,即一分钟内准备好应战。”



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大会通过了一个决议,声明绝不服从强制法令,通过了呈交英王的请愿书,要求英国改弦更张,还通过了停止从英国进口抵制英货的决议,但是英王毫无让步之意,打算通过武力来迫使殖民地人民屈服,战争一触即发。


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5年4月18日夜晚,在秘密得知康科德的一个民兵军火库之后,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托马斯·盖奇将军调遣军队打算实施突然袭击。


英军的秘密行动被波士顿银匠保罗·里维尔等人发觉了,他们骑上快马沿途报警,使得民兵得以转移康科德的部分军火,及时做好了狙击敌人的准备。


在英军途经列克星顿时,与武装村民发生交火,由于人数悬殊民兵随即撤退。列克星顿遭遇战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列克星顿的枪声唤起整个殖民地武装起来,马萨诸塞的民兵围困了英军堡垒,而英国也迅速向殖民地增兵。


英国人起初对于殖民地的反抗是十分轻视的,一位刚刚抵达北美的英国将军的话代表了英国最初毫不在意的态度:


什么?一万个农民围困了五千人的国王军队?哦,让我们来,我们很快就会赢得自由活动的空间。


但与这些民兵短兵相接以后,英军遭到了惨败。邦克山战役英军伤亡人数超过1000。


在人民的推动下,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会议作出了同英国和解的最后努力,通过了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橄榄枝请愿书》,但英王对此置之不理,他还颁布了一条诏谕,宣布殖民地处于公开叛乱状态,并向殖民地增派军队,准备进行武装镇压。




和解的希望完全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6月初,大陆会议通过决议,组织大陆军,任命来自弗吉尼亚的大种植园主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乔治·华盛顿


在走向独立的形势日渐明朗的情况下,反英斗争还存在很大分歧,殖民地的上层对是否要反对英国、是否应该效忠英王、是否有实力挑战英国的问题分裂为两派:


一派是主张独立的爱国者,另一派是仍支持英王乔治三世的效忠派。



托马斯·潘恩


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以热情奔放的文笔发表了《常识》,对英国政府的劣行和君主制等进行批判,号召人民拿起武器,通过革命战争实现独立。



这本小册子风行一时,在短短3个月内就发行了12万册,从前被认为过于偏激的独立一词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了,《常识》的广泛传播对大陆会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发表了主要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以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学说为基础,提出: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独立宣言》宣布:


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一面旗帜激发殖民地人民为捍卫个人自由和实现自治而浴血奋斗。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7月4日,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战争从1775年4月开始,大约经历了6年半的时间,战争充满曲折。



当乔治·华盛顿开始掌管军队时,他的这支军队还不能算作正规的军队,他们大部分是由农民拼凑而成的杂牌军,缺乏训练、装备不全,由于大陆会议无权征税,这支军队只能靠各地的捐款维持,而这些微薄的捐款仅够购买枪支和军火。


相比之下英军是真正的职业军队,火力强大并有海军舰队作为后援。英国还大量招募了作战经验丰富的德意志雇佣兵,他们大多来自德意志小邦黑森、卡塞尔,因此北美人称他们为黑森军。


在战争初期,由于英国的轻敌心理,英军在列克星顿战役和1775年6月17日的邦克山战役中接连失利,而殖民地人民却初战告捷。


1776年8月,英军总司令威廉·豪率四万英军向纽约进军,华盛顿率18000人进行阻击,结果损失惨重,美军且战且退。


华盛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再和强大的英军硬碰硬,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依靠爱国人民的支持,找准机会发动突然袭击。


1776年10月,英军占领纽约,当时美军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伤亡、疾病和逃兵使兵力减至只有6000人。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发动了一次大胆的反攻:


在寒冷的1776年圣诞节晚上,他带领2400人和仅有的18支枪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军在特伦顿的堡垒,捕获黑森军900人,接着又避开英军主力袭击了英军后方的普林斯顿,重创英军两个军团。


这两次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军队。与此同时,经过富兰克林的多方奔走,来自法国的秘密经济援助也陆续到达。


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77年10月,美军包围了孤军深入的8000英军,在萨拉托加,迫使英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萨拉托加大捷则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萨拉托加大捷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使世界为之一震,它导致了英国的夙敌、一度举棋不定的法国站到了美国一边。


美国独立战争由英王与其闹事属地的冲突最终扩大为国际战争。


1777年12月17日,法国第一个宣布承认美国的独立,并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

西班牙也随之参战,攻击英国的供给船。

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联合了普鲁士、荷兰、丹麦和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保护各自的商船不受英军袭扰,对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发起冲击。


1780年夏天,信守诺言的法国军队抵达北美,这支6000人的队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欧洲远征军。


从1778年起,战事的中心已移到美国南部,英军节节败退、锐气全无,于1781年被迫退往弗吉尼亚的约克镇,英军在北美殖民地的最后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英军司令康华利勋爵决心在这里固守,等待英国海军的增援。华盛顿迅速把他的部队和法国盟军合并成海陆联军,一方面佯攻纽约以迷惑英军,一方面紧紧围困了约克镇。


与此同时,法国舰队也准时赶到,切断了英军从海上逃窜的后路,英军已成为瓮中之鳖,英军几次突围均告失败。


9月30日,华盛顿向英军发动长达20天的总围攻。



10月19日,英军在名曲《这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伴奏下,7000多名英军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在英军司令康华利的率领下向华盛顿投降,自此北美战争基本结束。


经历了6年半的战争,不可一世的英帝国,不得不承认美洲殖民地的独立。


1783年英美在巴黎签定和约。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并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是美国日后自立于大国之林的基础和起点。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它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改革,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并推动了拉美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涨。


独立战争结束后,原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于1781年组成邦联。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起草了联邦宪法草案。


美国宪法于1788年开始生效,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这种政府运行机制,使美国能长期保持稳定和平的政治格局,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但美国宪法也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它确认了黑人奴隶制,与《独立宣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背道而驰,暴露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人权的局限性。




1789年4月30日,在美国临时国都纽约,乔治·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星条旗在联邦大厅的屋顶上升起。


《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09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0 古希腊文明的回声(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1 古希腊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2 希腊化时代(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3 罗马共和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4 罗马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5 古罗马文化(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6 欧亚迁移及中世纪开端(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7 西欧封建国家(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8 拜占庭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19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0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1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2 十字军东征(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3 文艺复兴(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4 文艺复兴(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5 古代印度(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6 古代日本(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7 古代非洲(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8 美洲古代文明 (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29 美洲古代文明 (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0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2 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3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4 尼德兰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5 三十年战争(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7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含解说词)

《世界历史》38 七年战争(1756 -- 1763年)(含解说词)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