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师》19 黄佐临
纪录片《大师》19 黄佐临
黄佐临,原名作霖。导演,原籍广东番禺,1941年秋与吴仞之等组织上海职业剧团,导演了《蜕变》。解放战争时期转入电影界,先后导演了《假凤虚凰》、《夜店》、《表》等影片。
1925年留学英国,1926年导演自编的幽默短剧《东一西》、《中国茶》,剧本寄给萧伯纳后受到热情鼓励。
1929年秋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开“萧伯纳研究”和“狄更斯小说”两门课程。
1940年参加党领导的进步剧团上海剧艺社,导演了《小城故事》、《圆谎记》、《边城故事》。
1941年秋与吴仞之等组织上海职业剧团,导演了《蜕变》。
1946年导演陈白尘的《升官图》,以闹剧的样式,泼辣的夸张,多变的节奏,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丑恶群像。解放战争时期转入电影界,先后导演了《假凤虚凰》、《夜店》、《表》等影片。
1950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此后导演了《抗美援朝大活报》等戏剧,并导演了《腐蚀》、《美国之窗》等影片。
1963年编导的《激流勇进》、1979年导演的《伽利略传》、1987年导演的《中国梦》,均是写意戏剧观的尝试和实践。1994年6月1日卒于上海。
黄佐临执导的影片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在电影改编的创作上,他以其"本土化"和"影像化"的独特方式,将国、内外的优秀文学搬上了中国的银幕。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与改编方式,继承了他的导师、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的创作理念,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强调书写“社会问题”,还原生活化的情景。在电影《表》中,黄佐临既融入了师承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也迎合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带有社会改造性的意识形态,但黄佐临并不是以一种架空的、概念性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理念,而是深入到中国的现实中,取材于生活,取信于观众。他以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合理巧妙的情节设置、真实可信的影像化表现手段,重构和再造了“本土化”影像。
百集文化系列片《大师》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以栏目形式打造的一个电视文化工程,是今人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构想,是我们与观众共同走近“大师”、感受伟大的一种尝试,是用敬畏和自信来打造艺术精品的一种努力。
通过展现大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这可以启示观众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重新发现和阐释大师对我们的意义。
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从被外强疯狂宰割的封建国家,到上个世纪90年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的先贤们奋斗不止,在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宗教等领域里有开山之功,涌现出的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
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引领我们这个仍然在奋斗的民族。写他们是在重温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