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栗洪武教授与《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

栗洪武教授与《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

栗洪武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史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第九届国家督学、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等。他笔耕不辍,长期致力于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的学术研究,计3200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和《延安时期红色教育档案》是他学术奋斗的集大成者,这牢牢确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史研究的学科优势和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陕西师范大学在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校在创建的过程中就成立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后来改建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1981年完成并出版12卷本计300多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这是非常珍贵的教育史文献资料集。栗洪武教授对陕甘宁边区教育史的研究始于1985年,此后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未间断。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组建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中心,新一代学者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从事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的整理与边区教育问题研究。一个有着共同学术信念的科研团队,70年连续做同一件事,为教育史学科建设 做出了示范和贡献。


自2015年起,以栗洪武教授为首的40余名科研团队成员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历经6年时间又编纂成一套迄今最全面反映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实的丛书一《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下称“丛书”), 共11卷18册,计1960万字。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史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区域教育史研究和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该套丛书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构建编纂框架,收集到的史料时限为1936年初至1950年1月, 其内容真实地记录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工作,同时全面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践活动。


丛书坚守“为国家著史,为后世存据,为学科贡献”的信念,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协调、史实与考证相结合的原则,走访前辈专家学者,伏案中央和省市档案馆、大学图书馆,立足史实,摘录原文,以保持文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有的史料仍保留陕北方言及其历史的真实韵味,体现了史料的原创性和一手性特色。丛书实现了史料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为加强对史料的系统研究,由主编运用编辑学原理,在每卷史料最前面撰写了一篇本卷史料研究概述,对该卷史料的来源渠道、内容体系、史料特点、编辑原则、经验和教训等做了介绍与讨论,是对本卷史料的一个研究性概述。如果把每一卷的史料研究概述汇集起来,将是对《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丛书全部史料所做的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陕甘宁边区教 育发展的完整历史。


这套丛书创新文献搜集和整理资料方法。在做好对《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边区教育通讯》等相关文献搜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特别是对区教育厅公函文件以及各分区、县区乡的教育活动记述资料,这部分文献占到全部史料的60%以上。另外,团队主要成员组成一个普查组,对北京、西安、延安等地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和研究所等单位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普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几位原边区教育家的后代和边区教育研究专家,形成了重要的口述史料。同时,加强对文献资料的校勘、考证、补充、注释和说明。


陕甘宁边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教育形态,收集和整理反映这一教育形态的宝贵历史资料,是教育史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庄严的政治责任。通过对边区教育史料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和出版,出色地保存与传播了这批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加深后人全面认识党的百年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既有重大历史价值,又有鲜明重大的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杜成宪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