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炼:极端之书,引领文学



  6月16日到19日,诗人杨炼应英国Norwich作家中心和东安格利亚大学之邀,参加每年一度在Norwich举办的“众世界”(Worlds)文学节。该文学节今年主题是为“Nostalgia”,意含“还乡,怀旧,乡愁之痛”等,源出荷马史诗,而来自欧、美、亚、澳、非、加勒比海的数十位与会者,在四天会议中,以演讲、朗诵、发言、讨论,将其引申入人类当代处境,特别是语言和文学表达的困境,以“无家—寻家—回返精神之家”,贯穿全球化中人类思想追求。


  杨炼在会议上专门介绍了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以及从肯尼亚方言原创,经斯瓦西里、英语、普通话、到被发明的中国沪、川方言间的“彩虹诗人互译”,并与英国艾略特诗奖获得者乔治•塞尔特斯一起朗诵自己的诗作;和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戴从容女士等对“迷失于译文”进行对话研讨。


  上海复旦大学戴从容女士的中译版乔伊斯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中文经典式的原文、阐释批注、译者注解并列排印,引来各国学者惊叹。如杨炼所言:“精彩译文,不是一个原作,而是两个原作!”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大海的第三岸》、乔---戴巨著《芬尼根的守灵夜》,是极端之书配极端之译的佳例可称极端之作,引领文学的地平线。



  重返英伦,从伦敦到Norwich: 老旧的车站,熟悉的地铁,舒适的客栈,当代的图书馆。



  文学节开幕式,名牌和特制菜谱,会场。



  杨炼与戴从容女士



  杨炼与特立尼达女作家Oonya



  杨炼与中世纪老墙



  杨炼与塞尔特斯的朗诵



  大教堂里的“洋飞天”



  图为《芬尼根的守灵夜》封面及内文显示


  (文稿提供/杨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