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炼:扬州-诗缘


曾祖父刘燮之,1949之前,曾为北京巨富,北京吉祥戏院仅为其家业小部,其名因电影《梅兰芳》大噪,上网可得数十万条。但其为扬州人氏,却不甚知名,仅吾父记得,他幼时每年奉命书写“竹竿巷”三字,遥祭祖宗。待我因瘦西湖国际诗人虹桥修禊与扬州结缘,吾友兼扬州文史专家杜海兄告我,扬州从无竹竿巷,却有个“旗杆巷”,差堪比拟。前日,不管真假,径直前往踏勘,发现此地颇有韵味,老墙,古井,旧屋,新藤,沿着窄巷,一路延伸。陌生乎?稔熟乎?竹竿旗杆乎?一字之差,有关系吗?此为扬州,我的源头。这,就够了。


  旗杆巷


  曾祖父扬州人氏,原居住处可能就是这个旗杆巷


  巷深处



  老宅老井




  老门楣



  这不是寻根,是出于对扬州的感情,建立一种想象中的血缘关联。


8月8日晨细雨濛濛,扬州瘦西湖格外窈窕,为2015年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做准备,策划讨论会进展顺利,可以预期明年诗节又是一枚创举!





  烟雨瘦西湖


前一晚,至好友书法家陈社旻之靖庐,意外获社旻赠手书长卷拙作《靖庐: 一首当代古琴曲》此诗作于今年稍早,拜领社旻手书册页拙诗《奶奶的船》之后。此长卷,狂草标题始,大字隶书诗作内容继之,小字隶书吾信终,优雅变幻,音韵玄妙,加上诗作本身正把书法与古琴对应,堪称吻合无间。


  这就是靖庐


手书拙作《靖庐: 一首当代古琴曲》的书法长卷


  长卷的书写者社旻兄,靖庐主人


长卷、我和社旻兄


  友友和社旻兄


手卷诗文全貌


附诗文

靖庐:一首当代古琴曲

——赠社旻兄酬书《奶奶的船》册页


  靖者静也 当我们屏住呼吸

听一个字 可弹 可揉 可抚 可挑


  靖者 可伤 当我们围坐

如墨色 奶奶的船正驶过一杯苦茶


  灯花摇坠宫女们的幽叹

年年捧出琼花 笔尖得多细


  才撵上香的指尖 剥开蕊里的院子

扬州总在 血肉仍未抵达之处


  而数千载烽火早已来过

你翻开册页 邀请每一轮明月题诗


  一张乐谱 诗者隐身 歌声留驻

袅袅搭建这个空间


  轻响的诅咒始于一根弦 弦

始于丝 毁灭一次 什么不是余音


  震荡耳鼓那条深巷

今夜无墙 心里堆满字 且滋长着字


  一枚悬腕点到哪儿 靖庐

静静 就放在那儿


  黑白如负片 爆裂于沉寂蜂拥而入

铮铮之弦 可人类哭出过什么?


  一滴墨垂直凿穿生死

你越哭不出 窗棱间越嵌满远眺


  一柱香里的岁月 焚尽别的岁月

  当我们惊觉 星空就在身边

   (杨炼 2014.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