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尔吉斯斯坦: 草原上的作家盛会(杨炼)

王智岚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2023-09-03

2014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偏远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了世界最大的作家组织——国际笔会大会。作为国际笔会理事,先行飞抵该地,理事会之余,也领略一下向往已久的中亚风情。吉尔吉斯对中国诗人应不陌生,它现名Tokmok的城市,有个汉语古名: 碎叶。谁不知道那是李白出生之地?这里,地处欧亚大陆桥中段,丝绸之路中转站,现代人文生态也异常复杂: 突厥人种,黄褐头发,信伊斯兰,满口俄语(前苏联遗产)。国际笔会选择这个经济不甚发达、政治依然复杂之地,聚集全世界八十多国家的作家开会,畅谈作家思想自由的先天使命,研讨如何应对当今全球紧张局势与其内含的精神危机,用意正在主动推动整个中亚各国思想、文化的进程,进而东影响中国,西促进俄国,南沟通伊朗、印度,说“四两拨千斤”,毫不为过。(杨炼/文)


从柏林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赴吉尔吉斯斯坦国际笔会大会,沿着丝绸之路,向东!

吉尔吉斯篇


吉尔吉斯斯坦国旗,常和土耳其国旗并列,历史渊源。



雪山在望,这里处处感到游牧民族淳朴、浑厚的生命力。


比什凯克街景。历史、现实杂陈,沧桑中隐含生机。


比什凯克中心的玛纳斯广场,苏俄建筑顶着蒙古包。


俄国大使馆,昔日最重要,今天寂静、凋敝。

吉尔吉斯,网上注释的词义为“草原”+“流浪”,首都比什凯克,街头感觉像八十年代初的兰州,但多了很多苏联意象。问一吉尔吉斯小伙子:“吉尔吉斯传统在哪儿?”他略迟疑,回答:“这都是。”细想,他真对。历史无法跳过,无论好坏,你必须从脚下出发。即使远离世界喧嚣如此地,同样。


《玛纳斯》英雄史诗无所不在。从广场到影院,从大学到小学,“玛纳斯”之名不绝于耳。


在丝绸之路图之前,可别忘了诗人(杨炼)祖母可是纯正蒙古人。



传统,二十万字行英雄史诗《玛纳斯》;一粒橡子接地气。

但老“传统”也顽强坚持着:宾馆墙上的“丝绸之路”图;路边和新疆一模一样的白杨;中心广场上,巨大的雕塑是史诗《玛纳斯》里的英雄,突厥人一路唱着它向西行进;街头肖像正是当今最著名的《玛纳斯》吟唱诗人,和我不知道的吉尔吉斯重要人物;连一颗有异于别处的橡实,也在标明自身的地气……走在街上,忽然有种感动,啊,历史!唉,历史!


诗人(杨炼)在吉尔吉斯拥有世界声誉的作家艾特玛托夫肖像前。他著名的小说《渔王》和《白轮船》,早在八十年代初已译成中文。


★ 笔会大会篇



诗人杨炼在笔会现场


杨炼与国际国际笔会现任主席


杨炼与国际笔会现任秘书长


杨炼与笔会副主席、塞尔维亚著名作家一起,她已被提名竞选下届国际笔会主席。


杨炼与Dalmira,中亚笔会主席、大会组织者。


杨炼和法国正、副主席一起


杨炼与美国笔会小美女友人合影


笔会主会场




大会现场华美的玻璃屋顶


大会矿泉水,商标上清晰的“Tian Shan”(天山)拼音,不知来自新疆,还是此山在吉尔吉斯同名。

★ 风情·归程篇



大会期间,观看电影《群山女王》,极棒!大自然之美,演员演技之高,导演运用电影语言之流畅自如,民族感强烈而毫不煽情,在在远超当下中国金钱堆砌之作。此片已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其导演(照片坐立者)才华横溢而貌不惊人,他是作家、艺术家、商人、前文化部长,亦为此次国际笔会大会的主要私人赞助者。(一个“完人”?哈!)



欢迎宴会,在中亚最大的“匈奴”毡房里举行。


前文化部部长和大会组织者在欢送晚会致辞




闭幕仪式,同样载歌载舞,美不胜收!


吉尔吉斯斯坦石板烤肉




离别,归程,柏林秋色已深。诗意之旅,前途漫漫。


柏林秋色浓




注明:以上文字、图片均由诗人杨炼先生提供、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