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炼:画灵生诗

王智岚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2023-09-03

2015年3月21日,柏林好友、作家文树德、文淑德夫妇美丽的家里,济济满堂,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他们为我的诗作《画有桥横亘的哀歌》举办了一场别致精美的朗诵沙龙。


柏林朗诵沙龙会场


专门为朗诵会制作的《画有桥横亘的哀歌》双语小册子,以启迪诗作灵感的作品《阿马淞之战》作封面,上图为当代荷兰画家Fre Ilgen版,下图为荷兰巴洛克画家鲁本斯版。


诗人杨炼与荷兰画家Fre Ilgen


三四十位来宾,其中有诗人、作家、画家、博物馆艺术总监、画廊策展人,交响乐团演出策划、教授、翻译家,也包括大使、律师、商人,博士生等等,名为“私家”,实为国际,恰巧,这天正是世界诗歌日。



诗人杨炼与德文译者慕尼黑大学教授梅儒佩


诗人杨炼与作品译者梅儒佩、诗人好友静华


文树德(Paul Unschuld)、文淑德夫妇(Ulrich Unschuld)研究中医史出身,却坦言“不信中医”。他们是享誉欧美的思想家和作家,最近出版的《中国之陨落与崛起》,有史据、有分析地从文化深度上探讨当代中国,倍受好评。按照西方规矩,他们夫妻同姓,却在中文名上小玩花招:一树一淑,男女判然,颇为有趣。



诗人杨炼与德国思想家、作家文树德


文淑德夫妇作品中国之陨落与崛起》


他们命名这次朗诵会:"Birth of aPoem from the Spirit of a Painting",我将其译为《画灵生诗》,因为我的新组诗《画∣有桥横亘的哀歌》,确由当代荷兰画家Fre Ilgen的画作《阿马淞之战》获得灵感。据古希腊神话,“阿马淞之战”,是阿马淞女战士国为夺回其女王,与雅典英雄间展开的一场激战。交战最惨烈的主战场,在一座桥上。四百多年前,荷兰巴洛克画家鲁本斯曾以此为题画出一幅名作。我柏林住所的墙上,挂有一幅当代荷兰画家Fre Ilgen的同题画,他以鲁本斯名作为蓝本,加入全新观念和技巧,将其再创作为一幅当代精品。对于我,其内涵的“战争”主题,从Fre笔下,透过古希腊神话、鲁本斯的巴洛克,中东的硝烟,直至2014年盛夏优美的柏林,层层渗出。那座画中横亘之桥,岂止一个战场?它被置放于一切历史悲剧中,不停转换着人类“处境——经典”的创造之途。


Fre Ilgen版《阿马淞之战》作品详图图片



鲁本斯版《阿马淞之战》作品详图图片


诗人杨炼与Fre Ilgen作品合影

我的组诗,也以此为题,八节组合,从现实处境层层递进到艺术之思,看一场人性之战,贯穿古今,让我们的叹息亦如赞美:“哀歌才是我们的本质”。写诗的乐趣,除了严肃,也有幽默:这首诗,既公众,又私人,不仅诗题来自朋友,诗中柏林夏天的游泳场景、“一把蓝纸伞听到天空转动得清静而微”的意象,也恰发生于文树德家的河边别墅。这是为什么,文树德夫妇特意邀请他们的好友梅儒佩先生翻译此诗,并在家举行雅集。


小册子中附的“蓝雨伞”图片,很有意境。


朗诵会上,文树德开场后,Fre Ilgen介绍自己的画,特别是他和我仔细讨论过的“当代经典”概念。主场朗诵诗,我中文,文淑德德文,一节节交错而下。犹如一场音乐会,演奏没有间歇,各层次的场景,自动归队。此诗形式构思,在朗诵中受到挑战,中文里能被纵、横双向阅读的诗句实验性,缩小为德文不得已而选择的单向性,却又增加了音响声调的直接效果。其区别也参与整体,让晚会成了一件新“作品”。


文树德的开场


诗人杨炼和文淑德女士中文、德文交替朗诵



朗诵会场景


朗诵会后的丰盛晚餐,讨论仍在热烈继续。


晚餐、讨论中的剪影


欧洲文化沙龙传统,与中国古典文人雅集传统,异曲同工。旧友新识,汇合于亲情、思想、艺术,共享精神家风。这是一座创造之桥,横亘于哀歌,更横亘于美感。所谓“当代——经典”,正是指作品质量到位时,给人带来的超越岁月的感动。由是,当一位德国朋友问:“有出路吗?”我回答:“当然,只要有人还写诗。”



附杨炼诗作


画 ︱ 有桥横亘的哀歌

谁在桥上谁在桥下?哪儿

水中秀丽的手 松开夏天那面军旗

他们冲上来了 睫毛都看清了

贲张的鼻孔 床上那样操练我们的死

一只只子宫也拧转成杀戮的工具

赴一次刀剑的约会 美学的约会

肉里的巨响蘸着血之宁静绘出

坠落进泥泞的一瞬 世界等到

自己的草图 像还没爱过的少女

到处是水穷处 被忘了的血泊

缝合 桥上桥下一双倒影

一匹马回头 惊愕骑手的消失


画笔构思现实 它也能

轻轻抹去一首哀歌 残肢蒸腾出灰白

一块悬在墙上的湖面 晨雾袅袅

让我们走进稀释的自己

死者精雕细刻的乳房 浮现

倚着孩子湿漉漉钻出波浪的大叫

远近闪过驰骋的轮廓 色彩迷乱

一如人声 我们的姿势从金黄

踅入赭石 短暂蓝一会儿 都是真的

越缩越小的真 杀与被杀只在一念之差


唯一的战争是记忆中那场

一条流尽时间的河 一座比肉体

更软的桥 用一根弦弹奏

正被唱出 永远唱不出的音乐

一幅画里包藏另一幅画 她的腰

投递剥开又一双眼睛的香艳的漩涡

死后还在成形 旋转 一次次

扑来 唯一的战争是记起这现在

六十五公里

六十公里

更近

爆炸震动巴格达 器官的碎片

分不清你我 仍撕扯着你我

滚烫的钢铁倾诉寒冷刺骨的语言

给我们一轮 被刷新的死

明月 火光中夜空幽蓝

不是历史 抹平断壁残垣的惊愕

他们冲上来了 抵近我们

射击的科学

再近半米 历史是张剥掉的皮肤

空中花园那枚榴弹

插着人形的引信 就在窗外

许诺和凋谢 准确如一滴油的压力

毁灭的美学吮着前仆后继

巴格达没别的古迹除了伤害的手艺

塑造一座泪塔

行走 呆立于一刹那熔化钢铁的风中

正在 永远不可能

被画出


桥看了太多 听了太多

桥上桥下 人太多

生死太少 不超出一次

每个岸边呜咽同一个海

你的白房子 聚焦炫目的蓝

总一样远 溅出又一朵追不上的浪花

裸体躺在一行一行诗滚滚的拍打中



施拉痕湖 柏林最热的一天

女孩叫着 小水鸟的尖叫

一双鹭鸶腿盘着碧波

一道身上淌落的曲线等待被揽住

搅碎 一跃撕开那个封面

薄薄皮肤另一侧 我们野餐

我们的无知 花粉刺痛的鼻子

嗅不到安宁有股血味儿

水的丝绸搓响中 女孩凉爽得

像刚刚被剖开 一匹马挣脱 向右

回头 马眼放大沉溺的日子

呛死的事实恰恰吻合一滴水的直径



巴格达躺在神话枕边

刀斧 暴晒的楔形文字

谁的手 非时间地挥起

一滴油是一个神

把我们挤出 弄脏 用旧

一阵机枪声的鸟鸣冲撞早晨的画框

像串毫不陌生的吻

一个自相矛盾的爱穿着迷彩服

解放油腻的血 死亡几何学戴上黑头套

智力制导的血 命令女奴热舞

巴格达 公元前2014年

疯狂比神话更古老 (阿多尼斯说)



一滴油涂抹枯骨间的沙丘

一个神挪动沙丘间的死海

一片亮蓝盯着挥发的生命

死于厌倦了返回的死

假叶子们找到带刺的 艳丽的

原型 摇曳

假的激情 继续从桥上跌到桥下

被炸碎的她含着裸泳的她 奔向哪儿

谋杀的国土有个没完没了的欲望

复仇的国土上 人类越缩越小

呕吐 烧焦 哀歌的桥

架在原点: 阿马淞之点

凝视 色彩的星云还原为结构

凝视 有人跌出星云 一个颤音

不知还跌落多久 一场雪下到画框外

一对积雪的眼珠日日坍塌

抵押我们的肉 兑换哀歌的艺术

阿马淞 从时间的墙上摘下一支断手

从一页女性的乐谱掏出孩子们赴死的白昼

爱与恨 同样不顾一切

画 一首哀歌才是我们的本质

金黄的人 返身砍杀的兄弟

赭色的人 头朝下栽种进沼泽的玉石

暗蓝的人 大海的动词在包扎伤口

空茫的号角 黄色的烟

石栏边悬垂的臂膊 红艳叹出的世界语

四溅的方向 马臀上棕色的汗光

抽搐 白房子里白的祭奠

逃散的黑 姐妹攀登自渎诗意的梯子

画 无形的指爪垂死抓下

阿马淞 一道道爪痕间终于看见

现在 每个人一张蓝图

搁在眼前 最后认出一首哀歌中所有地点

写下我们画出我们 从这里到这里

古希腊倒映巴格达 柏林湖水之绿

不是时空 是生死

不是生死 裸泳的夏天一笔一笔

留住形象 喳喳的燕子 云的小意外

一把蓝纸伞听到天空转动得清静而微

水穷处是到处 一朵睡莲突兀地

托起桥 横亘 我们秀丽的苦味

桥日日返回 一如桥的鬼魂

在墙上 跋涉的毁灭 湿淋淋押韵

在一张床上 朝哪儿眺望都是海

形象的抚摸注射 又抽走体温

形象分娩 爱或病 加深那淤紫

轮回 再让难忍的美 握紧

一个骑手们消失进去的起点

再放下一千年 残骸仍如此鲜嫩


注释:阿多尼斯有长诗,题为《公元前2001年9月11日协奏曲》


说明:

1.以上文字、图片均为诗人杨炼原创作品,版权为诗人杨炼所有,授权刊发。文字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杨炼先生,使用请联络微信公众号w13916033760。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